8 浅说乒乓4 —— 产生6种基本旋转的方法
从图1的逆旋球动画可以看出,乒乓球围绕着蓝色纵轴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参见图1)。
图1 逆旋球旋转方向
球旋转一周是360度,如果拍面每改变一度算作一种拍型,那么打出一种旋转球就可以有360种拍型!即使粗糙一些,每10度算作一种拍型,打出一种旋转球还可以有36种拍型。显然,这么多种拍形无论用文字还是图形来描述都是相当费力且难讨好的工作。从图2看,逆旋球绕着逆时针旋转。理论上说,绕着逆时针旋转方向的“赤道”任何一点切向摩擦都可以打出逆旋球(参见图2)。
图2 产生逆旋球的多种拍形
如果采用简化的方法,对每种基本旋转球只考虑四种拍型(上下左右),描述起来必定要简单得多,效果也要清楚、明白得多(就像下面粗体字的4个举例分析,都可以打出逆旋球)。如果熟练的掌握了这四种拍型,那么对于其它处于中间过渡状态的拍型(都是斜向的拍型),球友可以举一反三,推论起来就要容易得多。
我们把产生逆旋球的四种主要方法依次小结如下:
1 下平拍向右摩擦球底部;(图6 许昕下平拍兜出来的逆旋球)
2 右侧立拍向上摩擦球右侧部;(左手梅兹的反手侧拐高球)
3 上平拍向左摩擦球顶部;(图3,右手老瓦的正手侧拐弧圈球)
4 左侧立拍向下摩擦球左侧部。
图3 瓦尔德内尔正手拉出的逆旋侧拐弧圈球
图6 许昕下平拍兜出来的逆旋侧拐球
图6 是许昕防守时在下手位出其不意,兜了一板逆旋侧拐球,落台后强烈向左侧跳造成对手仓促应对,轻挡一板给出机会,遭绝*。许昕这一板就是连贯了1、2两个动作从低手位打出来的逆旋球。图3 是瓦尔德内尔正手拉冲逆旋侧拐弧圈球动画。从后面观察老瓦的击球动作,其挥拍过程几乎集成了2、3、4 三个动作,包球式内弧挥拍划出了一条近乎完美的逆时针弧线。其拉冲的出球方向正是逆旋侧拐弧圈的两条黄金线路之一(落台点在对方正手短,球落台后大幅度向外反弹侧跳,大角度急速飞出球台边线),威胁很大。
同样,我们可以举一反三,总结一下产生六种基本旋转球的击球方法(包括拍型和摩擦方向):
1 产生上旋球只有两种基本方法:立拍向上摩擦,上平拍向前摩擦。当然还要加上这两者之间的各种角度前倾拍型向前上方摩擦。拉高吊弧圈和前冲弧圈就是这两种典型方法的代表。
2 产生下旋球也只有两种基本方法:立拍向下摩擦,下平拍向前摩擦。当然还要加上这两者之间的各种角度后仰拍型向前下方摩擦。削球、搓球和发下旋球就是这两种典型方法的应用。
3 产生左侧旋球只有两种基本方法:横立拍向左摩擦,左侧立拍向前摩擦。当然还要加上这两者之间的各种角度斜立拍型向左前方摩擦。向左横切、侧切和发强侧旋球就是这两种典型方法。
4 产生右侧旋球只有两种基本方法:横立拍向右摩擦,右侧立拍向前摩擦。当然还要加上这两者之间的各种角度斜立拍型向右前方摩擦。向右横切、侧切和发强侧旋球就是这两种典型方法。
5 产生顺旋侧拐球有四种基本方法:下平拍向左摩擦(图4,马龙发球),左侧立拍向上摩擦(图5,许昕),上平拍向右摩擦,右侧立拍向下摩擦。当然还要加上这四者之间的各种角度的斜拍沿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摩擦。图5 左手许昕跨步扑正手的那一板顺旋侧拐弧圈球正是左侧立拍向上摩擦外加上平拍向右摩擦的杰作,球落台后向右横跳足有1米多,几乎横穿了整个球台,使对手接球失误。图4 动画是右手马龙站在反手位的正手大斜线顺旋侧拐发球(左顺下旋,其中顺旋强烈,左侧旋很弱),主要是使用下平拍向左摩擦球底部。球落台后带有强烈向右侧拐。
图4 马龙的侧拐发球
图5 许昕正手侧拐拉球
6 产生逆旋侧拐球也有四种基本方法:下平拍向右摩擦(左手李佼的正手逆旋侧拐发球),右侧立拍向上摩擦(金左手梅兹的反手侧拐放高球),上平拍向左摩擦,左侧立拍向下摩擦。当然还要加上这四者之间的各种角度的斜拍沿逆时针方向的环形摩擦。所谓逆时针环形摩擦请看老瓦的大力侧拐弧圈球(图3)。
为什么产生上下左右四种旋转球都只有两种基本方法呢?而产生顺、逆旋却都有四种基本方法?道理也简单,前四者的产生都有一个向后摩擦的方法无法使用,还有一个使用球前面拍形的摩擦方法也无法使用。用球拍围着乒乓球比划一下,再仔细想想,就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