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载到,明成祖朱棣援祖训以上书天子,直指奸臣,“书既发,遂举兵。自署官属,称其师曰‘靖难’。拔居庸关,破怀来,执宋忠,取密云,克遵化,降永平。二旬众至数万。”
靖难之役一发,朱棣可谓是势如破竹,经过三年余的战斗,一举夺得天子之位。现今谈及靖难之役,史家多从建文帝的角度分析其战败原因。建文帝朱允炆一连串的举措不当自是一大败笔,可总说朱棣实力远比不上当权的建文帝,朱棣在靖难之役以前的实力到底如何?
朱棣虽为藩王中实力最强之人,但其兵力不过区区三十万,与建文帝的百万大军相差甚远,更不用说,建文帝在削藩之时,以防边为名,将朱棣的护卫精兵具调于塞外戍守。彼时的朱棣,除去王府中的几百护卫,可谓是孤家寡人,在劫难逃。
这是靖难之役以前朱棣的硬实力。然真正促成大业的还要数朱棣的软实力,即其本人的雄才大略。
且说朱棣被困于北平,死局难解。这时的朱棣看准了他侄儿的软心肠,以自身为饵,终转危为安。在府中,朱棣整日披头散发、胡言乱语,建文帝动了恻隐之心,朱棣便赢得了翻盘的时间。
每日夜里,“痴傻”的朱棣便在自家的后花园操练起了上文所述的那几百护卫,以鸡鸭之声为掩护,在练兵的同时还偷偷打造战时所用兵器。这几百护卫便是日后朱棣起义时的先卒之军。
朱棣的装疯卖傻还有意外收获。彼时的朱棣三个儿子均困于京城,按理说这会是制衡朱棣的不二之选,建文帝却因着对叔叔的怜惜,将三个儿子放回边番孝敬父亲。如此一来,朱棣更是没有了后顾之忧,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世人多笑建文帝心慈手软、没有远见,可这又怎不反映了朱棣的善用计谋及其知己知彼的军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