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相马的故事流传已久,许多人都知道,而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故事按图索骥,知道的人可能就没有那么多了。
这两个成语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
伯乐相马中的伯乐,本名孙阳,生活在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时期,因为对马很有研究,善于发现好马,被人们用传说中天上掌管马匹的神仙伯乐称之,以至于后来人们都忘记了他原来的名字。
一次,楚王召见伯乐,请他帮忙购买一匹能够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答应了,但告诉楚王,此事急不得,需要到多个地方看看,才有可能买到这样的马。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盛产名马的燕国、赵国也都去了,仍没有发现中意的好马。
一天,伯乐在齐国看到一匹马拉着一辆盐车吃力地行走在一段陡坡上,马累得气喘吁吁,每迈一步都很艰难。出于天生对马的亲近,伯乐走向这匹马,刚到跟前,马就瞪大眼睛,大声嘶叫,伯乐通过观察它的神情,听它的嘶鸣,就判断这是一匹难得的良马。于是,伯乐对马的主人说他想买下这匹马,马主人早就嫌这匹马吃得多,拉车却没有力气,因此,两人很快就达成交易。
当伯乐把马带到楚王面前时,楚王一看这匹马又高又瘦,一副弱不惊风的样子,既失望又生气,对伯乐说:我相信你善识马,才让你去帮我买马,可你买回来的是什么马?连走路都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相信自己的判断,对楚王解释说:这匹马一直在拉车,而且长期吃不好,所以看上去很瘦弱,只要精心喂养,用不了很长时间,就会变得很强壮。
事已至此,将信将疑的楚王只好命马夫把马牵走,挑选好饲料用心饲养。果不其然,不久,这匹马便体肥膘壮,精神抖擞,骑上它,一会功夫就跑到百里之外,楚王大喜。后来,这匹马随楚王驰骋战场,立下汗马功劳。伯乐的名气也更大了。
伯乐把自己识别马匹的经验写成一本书《相马经》,书里不但有详尽的文字说明,而且还有各种马的图像。
伯乐的儿子也想像父亲一样成为相马高手,但天性愚笨,他花了很大的气力把《相马经》背得滚瓜烂熟,把书里的马匹画像也都牢记在心,以为自己也能相马了。
有一天,伯乐的儿子走出家门,去寻找好马,他从心里默念着父亲书里的话,这时他发现路边有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了书里描绘的好马的特点“额头隆起、眼睛明亮、四个大蹄子”。他觉得这只癞蛤蟆符合好马的特征,费了好大的劲终于逮住它,把它带回家,对父亲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父亲看后哭笑不得,但知道儿子愚笨,不忍责备,只好对他说: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伯乐相马最早出现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而后世人们知道伯乐的大名,多数是通过唐代韩愈的《马说》,里面有一句话,会经常被人们说起: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后来,人们用伯乐相马来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爱惜人才。
按图索骥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后来,人们常用它比喻做事拘泥于教条,墨守成规,生搬硬套,结果闹出笑话。有时候也用来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找,这就很少贬义的意味了。
文|褚延锋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