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
文/任志民
一年又一年,年年有今朝,回家的路,在我的成长日记里一直没有变化,也永远不会有变化,变化的是时空的路、心灵的路。
那条通向父母亲、和父母亲回家过年的路,此刻间让我坐卧不安,心神不定,那条已经渐行渐远的回家路,我怎么也走不到头儿,更看不到老屋里飘出的袅袅炊烟……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这条回家的路,我一直漂泊在路上,一刻也不曾停止。我从黑发走到了白发,从年少春光走到了暮年冬雪,从北部边疆走到了滨海城市。这一走就是大半辈子,不论我走到哪里,这一条连着一条的回家路(父母在的时候,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父母不在了,妻子和孩子在哪里,家就在哪里!),都指向同一个方向,都始终延续着那个魂牵梦绕的“家”的地方,尤其是父母亲还尚在的时候。
家在心里,不会迷茫。有好事喜事时回家,有犹豫彷徨时回家,最多的时候还是过年回家。家是休憩释怀的地方,家是休养生息的港湾。人到中年,我时常在睡梦中欢呼雀跃,梦里都行走在那条熟悉的乡村路上,不在乎天气湿冷,也不在乎脚下泥泞,更不在乎在白天还是在夜晚。路的那头是无尽的等待,有我的期盼,有我的故乡,有我那不离不弃的爹娘,更有我懵懵懂懂的回忆和根深蒂固的念想。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我从小就喜欢古诗词,也许是承继了爷爷熟读古书的遗传基因。初中时候,我常常沉湎于古人的那些乡怨诗词,“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故国三千里,孤帆四十程。”“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家在梦中何日到,春到江上几人还?”等等,想象中,我徜徉在远方的瑟瑟寒风里,与离愁别绪的游子一样,永远抵达不了魂牵梦萦的故乡,而故乡总是漂浮在广阔的视野里,留存在我最柔软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