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发11月21日17:00)电视节目线路《*时间》
(标题)(*时间)*署名文章中的文明交流之光
主持人:欢迎来到《*时间》。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对抗还是合作,已经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主席曾指出,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如何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处,今天的节目,让我们从*的海外署名文章中寻找答案。
2019年11月,在对希腊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希腊《每日报》发表题为《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强调,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伟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亲的。文章指出,中希应该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展现文明古国的历史担当,共同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年3月,在对法兰西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题为《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并肩前行》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不同国家和民族加强合作提供了强大支撑。中法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代表,都具有兼容并蓄的优秀品格。两国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地方、青年等领域合作可以迈出更大步伐,在中西方人文交流中更好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
2016年1月,在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伊朗《伊朗报》发表题为《共创中伊关系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文章强调,秉持开放包容,鼓励文明交流。中国人说:“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波斯谚语说:“人心之间,有路相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坚持交流互鉴、和谐共存。
2016年1月,在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埃及《金字塔报》发表题为《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的署名文章。文章强调,中华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各具特色、自成一体。我们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以尊重和谦逊的态度,借鉴吸收彼此文化中的精华,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生动范例。我们愿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一道,为传承传统文化、维护文明多样性而不懈努力。
2014年3月,在对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欧盟总部前夕,*在比利时《晚报》发表题为《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和欧洲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国和欧洲都是东西方文化重要发祥地和杰出代表,几千年来相互促进、相映生辉。我们要共同坚持文明多样性,引领文明互容、文明互鉴、文明互通的世界潮流,为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作出贡献。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只有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我们才能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好,今天的《*时间》就到这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