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电影《老师·好》很是感动,影片的背景是1985年的高中校园,其中有一幕尤其感人,苗老师发现安静晚上给家乡的同学补课,先是大声呵斥安静管好自己的功课,又不忍心看着同学失落的表情,就在自家免费给学生们补课。放到现在,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高三班主任给不相*同学免费补课,连鸡蛋都不收,这电影是不是瞎编呢?其实在当时,这样的老师并不在少数。
我上高三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老师。男老师很年轻,大概二十七八岁,是从杨村一中调过来教历史的。他讲的世界历史很有趣,把各个国家比作邻里,各家的关系和矛盾因某个事件而触发,事件就叫“导火索”,拉偏手的都是“同盟国”,诸如“小弟、跟班”一类的描述将“一战、二战”铺陈开来,既简单有趣又记忆深刻。
每次下课铃响“故事”都没有讲完,于是放学后,不少同学就让他接着讲。慢慢地,参加听讲的人越来越多,讲课的时间也越拖越晚。临近高考前几个月,他和几个男生约定,每天讲到10点,转天逐个答疑,不留女生的原因是下课太晚路上不安全。那个夏天,几个调皮的男生和他边吃着果仁,边讨论“巴尔干火药桶”的情景我至今难忘。在他的心里,尽全力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从未想过回报,他是真正的“师者”。后来,得知他成为海河中学的校长后,我感到很自豪。
我上小学的时候,班主任李老师的家和学校只隔着一个胡同,李老师高高瘦瘦,因为龅牙很突出,嘴闭不上,经常被同学们嘲笑。三年级时班里转过来一个插班生,听说父母是知青,远在内蒙古,他来投奔爷爷,他爷爷在市场里摆小摊,每天早出晚归,顾不上给他做饭,那一段时间李老师每天中午都把他带回家吃饭,下午再一起来上课,让我一度以为她俩是亲戚。后来,这个同学上课时头疼,还是李老师背着他跑去医院,后来因为“脑胶质瘤”他不得不休学,李老师仍时常去医院看望。李老师慈母般的笑容刻印在我童年的脑海里,她的善良、真诚的品德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五、六年级时,班主任换成了霍老师,作为班长的我时常和她一起家访。记得有一次家访,正赶上一个男同学的父母在屋里吵架,他父亲骂骂咧咧、摔摔打打,他母亲哭哭啼啼、喋喋不休,他在一旁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我也被眼前的情形吓傻。霍老师一边劝架一边收拾散落于一地的碎瓷片和玻璃渣子,待双方都安静下来后,才切入正题谈孩子学习上的问题。记得他父亲极其粗暴,没听几句就要起身打他,幸好被老师拦住。走出他家大门,老师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你作为班长,以后要在学习上多帮助他,千万不能放弃他”。可惜上初中后不久,他就辍学混社会了。2013年小学同学搞聚会,我们请来了白发苍苍的霍老师,她已经七十岁了,饭桌上她问起这个同学,我们糊弄她说,加班没来。谁也不敢说出事实:他正在监狱里服刑。
记得在影片里,苗宛秋老师说:“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才遇到了你们,而是因为遇到了你们之后有了这段最美好的时光。”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在最纯真的年纪遇到了最负责任的好老师。几十年后,虽然我们各奔东西,没能给出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是至少在那一段时光里,我们快乐无比!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