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人。唐代著名诗人。祖先世居洛阳 (今河南洛阳),少时隐居嵩山,称处士。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50岁任溧阳(今属江苏)县尉。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他一生沉落下僚,贫困潦倒,但性格孤直,不肯随波逐流。与韩愈交谊颇深。其诗感伤自己的遭遇,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廋硬。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
孟郊的父亲早逝,他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三个儿子养大。孟郊成年后一直远游在外,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便接母亲到任所赡养。为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写下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游子吟》。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歌颂母爱的诗,选取母子分离的时刻,集中描写母亲为游子赶制寒衣的情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作为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最难忘的是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每每想起,就像昨天一样,不能忘怀。诗人用“线”和“衣”把母与子联系起来,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却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母亲缝衣的动作和心理,一片慈母深情从这日常的生活细节中流溢而出。儿子要出远门了,行前母亲一针一线仔细地为他缝衣服。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寄托了母亲那么多的爱抚和担心。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回来得迟,所以密密地缝,衣服可以穿得长久一些。。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人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对母爱作尽情地讴歌,直抒胸臆。以春天阳光比喻母爱的温暖、光明、柔和、亲切,以寸草心比子女的心意,使人感到深厚博大的母爱,儿女们很难报答于万一。诗人把自己比作春天的小草,把母爱比作春天的阳光,小草无论如何也不能报答阳光哺育的恩情。这种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全诗情感真挚自然,比喻新颖贴切。以深沉的感情,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劝说世间儿女一定要孝顺母亲,竭尽毕生心力,报答慈母的恩情。字里行间荡漾着亲子之爱的融融感情,千百年来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