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大家介绍,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杰”的南明民族英雄张煌言。他在坚持抗清斗争近20年后,被清军俘虏,后于杭州遇害,年仅45岁。
张煌言画像
本文探讨的是:这位南明民族英雄,在长期坚持抗清斗争后,为何没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
一、投笔从戎,奋勇抗清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6月9日,张煌言出生于浙江宁波府鄞县一个官僚家庭,由于母亲在他12岁时就不幸去世,所以张煌言一直跟随父亲身边长大。他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为人慷慨并且喜爱讨论兵法之道。
张煌言生长于明朝末年,当时农民起义烽烟四起,朝廷开始重视文武兼备的人才。因此在科举考试中增加了骑马和射箭的考察。16岁时张煌言参加县试,在兼项考察中他连发三箭皆中靶,让与他一起参加应试的人无不为之叹服。
22岁那年张煌言考中举人。然而,此时的明朝形势急转直下,随着末代皇帝崇祯魂断煤山,北明宣告灭亡。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攻破李自成定据的都城西安后,席卷而东,过镇江、屠扬州,江南震恐,南京开城迎降。
清与南明分布图
而后,浙江的鲁王政权和福建隆武政权几乎同时建立,撑起南明王朝。身在浙江的张煌言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鲁王集团。但他具有大局眼光,看到鲁王、隆武两大政权互争夺正统不利于抗清,首先挺身而出,向鲁王申请,前往福建作联络、调解工作。
接着,张煌言联络13家农民军,后来又与郑成功、李长祥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20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20年。直到康熙三年(1664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嶴(ào)岛(今浙江象山南)解散义军,隐居不出。
第二年因叛徒出卖,张煌言被俘,后于杭州遇害,就义前,他赋《绝命诗》一首,拒绝下跪,昂首挺胸,慷慨就义于刀下。为称誉其抗清壮举,人们将他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杰”。
抗清名将战长江
就连清国史馆都为张煌言立传,当然《明史》也少不了有他的传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张煌言还被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二、没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析
张煌言坚持抗清斗争近20年 ,最后却功败垂成,分析其原因如下:首先是明朝后期的皇帝们,软弱无能、没有担当精神;互相争权夺利、钩心斗角。因此,在国家遭遇危难之际,就出现了群龙无首,全国上下不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现象。
如北明末代皇帝崇祯,面对农民起义迫近京都,胆小无担当,竟然放弃国家与民众,自*身亡;北明灭亡后的第一个南明政权,是福王朱由崧创立的弘光政权。
可是,弘光政权只坚持了不到一年,便匆匆败亡,自此群龙无首,各地的明朝宗室纷纷登基称帝。其中较具规模者,是福州的唐王政权和绍兴的鲁王政权。两个政权都以正统自居,地理上又离得很近,结果非但做不到联手御敌,反而却互相兵争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