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张苍水,他们都是民族英雄。死后分别安息在栖霞岭、三台山、南屏山。岳飞、于谦,都是死于本朝廷之手,后来平反昭雪;而张苍水却是死于敌人之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高宗命录前朝“殉节诸臣”,并加以褒谥和祭祀。张苍水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加谥“忠烈”,其牌位入“祀忠义祠”。
岳飞墓地、于谦墓地,我都拜谒过,今特前来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拜谒张苍水墓祠。
张苍水,中国清初抗清领袖,字玄箸,名煌言,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崇祯八年,16岁的张苍水参加乡试,拉弓射箭,三发三中,文武双全,以第一名考取秀才。崇祯十五年,又考中举人。然而,历史的风云变化,打破了张苍水为官从政的仕途。清军入关,攻占北京,清军渡江,再克南京,明军残部节节败退,州县官吏闻风丧胆。
不屈的浙东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向清军。张苍水更是拍案而起,变卖家产,投身于钱肃乐的浙东抗清义军,并赴台州(今临海)迎鲁王朱以海至绍兴监国,初步形成了浙东抗清的中心。不久,鲁王赐张苍水为“进士出身,加翰林院编修”。从此,张苍水开始了戎马生涯,成为浙东人民抗清斗争的一面大旗。
永历十二年(1658年),永历帝遣使册封张苍水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负责浙东军务。第二年(1659年),张苍水与郑成功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张苍水兵分四路,东出溧阳,图谋广德;西进池州,控制长江中游;北取和州(今和县),以护对岸采石矶;南往宁国,争取徽州。大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不犯,一下子收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后来,终因郑成功兵败撤出长江,张苍水遂处在进退维谷的危险境地,只好无援而退,重返浙东。
郑成功
为扑灭东南沿海的抗清怒火,清政府发布了“迁海令”,强迫沿海居民迁入离海三十里以内,严禁渔船商船出海。到了1662年春,形势更为恶劣,永历帝被吴三桂俘*于昆明,南明政权覆亡,鲁王去世,郑成功(已去世)之子郑经也已全军撤到台湾,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仅剩下张苍水部。到了康熙三年(1664年),张苍水见大势已去,只好被迫解散余部,仅带几人隐居南田附近的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田)。
清浙江提督张杰,为清除心腹之患,特派叛徒乔装打扮窥探张苍水的行踪,终于被他们发现,寡不敌众而不幸被捕。张杰以上宾相待,说:“待公久矣,今得一见。”张苍水答道:“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辜!今日之事,速死而已。”
张杰不甘心,押解张苍水前往杭州。舟行钱塘江畔,一清兵夜坐船头,高唱苏武牧羊歌,张苍水披衣而起,扣船舷和之,“义帜纵横二十年,岂知闰位在于阗。桐江空系严光钓,震泽难回范蠡船。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忠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信使传。”
我是喜欢写诗的,更喜欢读诗,特别是有品味的诗。这段路程也许就经过“富春江”,经过严光的“钓鱼台”。桐江严光的钓鱼台我是坐船去过的,读这首诗颇有同感。具体说“范蠡船”,太湖我也是去过的,据说,范蠡就是从太湖载着西施同泛五湖船去了。
一个居官不做,一个激流勇退。张苍水联想到他们,一个是“空系”,一个是“难回”,说到了自己与他们不同,“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忠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信使传。”高!高!实在是高!远远超过严光、范蠡二人,看来我也得当“信使”了,高扬、高颂、高传张苍水的这种精神、这种气节。
到了杭州,杭州总督赵廷臣也以礼相待,劝张苍水归顺,张苍水说:“煌言,只有此耳,无他言。”不为诱惑所动,而将监狱作为战场,关入武林监狱后,又写诗道:“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挫败了清廷一个又一个阴谋。
10月25日清晨,张苍水等押至杭州弼教坊刑场,张苍水又口占一诗:“我年适五九,偏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并抬头眼望起伏秀美的群山,坦然喝道:“好山色”,拒跪受戮,“坐而受刃”,慷慨就义,年仅45岁。
监斩官见杨冠玉年幼,有心为他开脱,杨冠玉断然拒绝:“张公为国,死于忠,我愿为张公,死于义,要*便*。”英勇不屈,高呼,“公爷,我跟你来了”,年仅15岁。
张苍水就义后,由宁波原明御史捐钱,张苍水外甥出面,将其遗体购买悄悄安葬在杭州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起初碑题“王先生墓”,七八十年后,也就是清高宗命录前朝“殉节诸臣”,并加以褒谥和祭祀后,才敢留真姓名,神秘的墓葬,终于真相大白于天下。
该墓实分三墓,成品字形,张苍水墓居中,左为参军罗子木墓,右为侍童杨冠玉墓,与岳坟、于谦墓遥遥相对,实现了张苍水生前的夙愿:“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高坟武穆连忠肃,参得新坟一座无。”
为了永远缅怀这位抗清民族英雄,1992年,杭州市筹建落成了张苍水先生祠,墓祠合一,庄重典朴,面向西湖,背依南屏山,现今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
瞻仰、拜谒之余,浮想联翩,张苍水不仅是抗清领袖,而且还是一位诗人,留下了好多动人的诗篇。不由感怀,也写一诗:“细心品味认真思,大义赴殇如告辞。最是忠贞重气节,留传慷慨动情诗。”
九口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