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潘毅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现在大家都很爱“补”,广州中医药大学潘毅教授提醒说:既然要补,那么就是感到有“不足”,这种不足中医称之为“虚”。所谓的“气虚”,按简单理解,就近似于能量不足了。
那么,究竟是不是真的不足了?有没有办法来衡量判断?是哪个脏腑环节出现了不足?需要补哪里的气才会有效果?
潘毅教授认为,这是“补”之前大家要认真搞清楚的问题。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气虚”
对于“气虚”的基本表现,中医用了简单的8个字来概括“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气若作能量理解,“气虚”就近似于体内能量减弱了,此时人体会有两个非常直观的感受:第一个就是体力的不足,第二个是精神的不好。除此之外,大家有一些常见的表现其实也是典型的气虚状态,却往往不自知。
总的,出现以下六种情况,就是很典型的气虚状态,大家自己判断一下。
第一是体力不足
容易觉得累,也不喜欢运动,身上提不起劲,甚至不喜欢说话。有些人运动的时候会觉得困,打哈欠,现代医学说是脑部供氧不足,那实际上就是中医说的气虚。
第二是精神不佳
这种状态有点像现在经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检查可能没发现什么疾病,但自我感觉就是整个人特别的“虚”。比如一觉睡醒,还是觉得很疲劳,无精打采的,实际上也是因为气虚。
一般来说,体力和精神不好的问题往往会一同出现,那就是很典型的气虚状态了。随着气虚的加重,还有一些容易被大家忽视,却很常见的情况,实质上也是因为气虚所致。
第三个就是抗病能力会下降
就是现在经常说的免疫功能问题。例如,容易感冒,你附近有人感冒了你也会很容易中招,或者有过敏的问题,包括皮肤问题,过敏性鼻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一类的,就可以说属于中医的气虚范围。
这类情况不仅大人,儿童也是非常多见的。
第四个是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下降
比如说同样的四季轮转,有的人适应得很好,而有些人一到春夏或者秋冬的某一个阶段,就会旧病复发了,或者有些人也更容易在季节变换、乍暖还寒的时候感冒或者不舒服,这也是属于气虚范畴。
第五个是人体自调节能力的减退
自调节能力指的是对内的,尤其是慢性病、代谢性疾病,比如痛风、糖尿病、血三脂过高,反复治疗以后会有所恢复改善,但总不能断根。实际上就是自身能量不足所导致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下降,本质上也属于气虚范畴。
第六个是皮肤肌肉的下垂
因为气往往是升提的,也带动血濡养全身五脏六腑。气不足,肌肉一方面缺乏支撑的能量一方面缺乏濡养,就容易出现下垂情况。虽然常见为内脏的下垂,但是皮肤肌肉在体表,最为直观,也容易出现下垂情况,这也就是女性朋友最关注的抗衰的问题。你也可以发现,一些保养得好的人,她不仅皮肤,她整个精气神也是很有活力的,主要就是因为气的充沛。
上述六种情况就是很典型的气虚。
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就是久病或者大病之后,或者儿童生病尤其是高烧之后,气的耗损是很大的。想要快速恢复机体的能力,重点就是要重视对“气”的顾护和补充。
我们可以自我评估一下,或轻或重,如果你有符合上述的表现,基本上就属于气虚范畴,你需要补气了。
“虚则补之”,气具体该怎么补
而气具体该怎么补呢?一些补气的食药材肯定是有帮助的,但具体要怎么挑选,就要定位到脏腑,看看是哪个脏腑出现问题,挑选对应的补气的食药材,精准补气,效果才会好。
肺气虚
肺主卫外。呼吸系统疾病、抵抗力下降、易感,反复的过敏性疾病等,主要就是肺气虚。
例如,无论大人、小孩,抗病能力低,容易感冒生病,多是偏于肺气虚。为什么肺气虚会容易感冒呢?因为肺气虚弱,会影响到体表的保卫之气,卫气的防御功能。卫气守护在人体的体表,类似于“金钟罩”可以防御外邪侵袭。
肺主皮毛。毛孔粗大、容易反复出现皮肤疾病,也多是因为肺气虚。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体表最大的卫外的屏障。皮肤的问题,大多都跟肺相关。毛孔就是气孔,气不足,不能起到很好的固摄的作用,毛孔收合的能力差,就会出现毛孔粗大。
补肺气,可用黄芪。
卫气是归属于肺气手下的一支精锐部队,而肺气虚弱,卫气的战斗力自然会下降。因此,这时要给人体“补气”,要补应该是防御之气,用黄芪就最为合适。黄芪除了补气增加气量,还能把气向外向上打,就像一个屏障一样,通过补足肺卫之气来提升人体的防御功能。
脾气虚
而脾气虚,更多是消化系统的问题。比如经常胃口不好,大便不好,长期湿气重。又例如儿童的反复积食、营养不足、大便不调等,提示的都是脾气虚。在南方地区,特别是春季湿度大,脾虚不运则最易生湿,所以,脾虚的人还会多数有脾虚夹湿的问题。
脾主肌肉。皮肤肌肉的下垂、儿童瘦小不长个,也主要是脾气虚。很多女性朋友以为皮肤下垂是皮肤的问题,实际上是皮下肌肉失去张力,更多是脾气不足了。所谓的抗衰,实际上是要补脾气。
补脾气,可用白术。
补气之中还有燥湿的效果,符合脾喜燥恶湿的特点。
心气虚
精神状态差、胸闷、心悸,这种就是心气虚。
所谓心悸就是你不刻意去感觉,也能感觉到心跳。为什么会胸闷,是因为气虚无力推动,使得血的运行减慢而导致的,这都是心气虚的典型表现。
精神状态差、容易失眠多梦,也多因心气虚。需要注意的是,整天精神状态差,睡眠质量差,睡醒觉得很累,其实也属于心气虚,因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
心气虚,可用人参。
人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肺、脾、心经,能大补元气,又能补益心气,可改善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脉虚等心气虚衰症状,并能安神益智,治疗失眠多梦,健忘。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伍,如天王补心丹。
肝气虚
心情郁闷、头昏眼花、眼睛酸涩、月经不调,多是肝气虚。
说到肝气,我们更熟悉的可能是肝气郁致病。肝气亏虚虽然较为少见,但也时会出现。
“肝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所以肝气虚的病,常兼有肝血不足的问题,会使得气机失调,引起肝疏泄、藏血功能减退、生发之力减弱,主要的表现有头昏眼花、眼睛酸涩疲劳、月经不调、失眠等问题。
肝与情绪关系最为密切,肝气虚证多数是因为情志内伤,耗伤肝气。女性天生会更加心细敏感、思虑多,最易中招,长期过度思虑而导致内伤肝气。《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 “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肝气虚与年龄相关,年纪大了肝气也会自然消耗亏虚。
调补肝气,亦可用黄芪。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肝属木而应春气,其气温而性喜条达,黄芪之性温而上升,以之补肝缘同气向求之妙用 ”。生黄芪能补气兼能升气,用生黄芪来补肝气,是因为肝气喜生发向上,黄芪的药性也是升发上升,这样的用药方法取的是同气相求之义。
肾气虚
腰酸、早泄、女性带下清稀、漏尿,多是肾气虚。
“肾藏精,主生殖”“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虚就会控制不住本脏主司的液体,比如遗精滑精早泄,比如女性带下长期清稀,再比如夜尿多,甚至遗尿,还有不少女性产后容易一咳嗽或者一打喷嚏就漏尿,这些也是肾气虚的表现。
补肾气不仅要补气,还要重视补精。所以更讲究配伍,有一个比较出名的中成药就叫做金匮肾气丸,就是在补精、补阴的基础上,温补肾阳,使精与阴均化为气,其机制类似于煮水,水下有火,则水化为蒸气,滋养身体。
其实补气的方法,如果只是通过药物食物来补,那就有点可惜,因为人体元气和正气的来源,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还可以通过一些功法来做到,补肾气非常有效的方法是内修内练。
最后潘教授提醒,生活中的调养,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不能人云亦云。判断自身的情况,就要掌握一些简单的辨证的方法,了解自己的体质。■
【来源:中医老师潘毅,作者: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