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带孩子,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做饭的时候孩子跟着闹腾,只能把手机或电视打开,让孩子自己消磨时间。
我们本意是让孩子安静一会儿,好腾出手干活。但这个随手的行为却让我们事后反复琢磨,是不是又做错了?是不是不该让孩子看手机/电视?
在孩子两三岁时,重点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语言能力。语言是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掌握的,今天讨论一下,电子产品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语言吗?
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有这个左右为难的情况,今天就小小地辩论一下。
正方:电子产品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语言。
1、我们做不到完全摈弃电子产品
现在有很多专门给儿童使用的App,设计很完善了,可以做到正确输出语言。在如今这个电子时代,完全摒弃电子产品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且电子产品不只有手机、平板、电脑,还包括点读笔,阅读机这些专门设计给儿童学习使用的设备。
2、电子产品比传统玩具更具有优势
相较于家长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适合孩子年龄的传统玩教具,还不一定能够吸引孩子,现在各种App设计的儿童游戏,以及智能玩具,不仅可以吸引孩子的兴趣,还能帮助孩子们在使用过程中提高认知表达能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涂鸦类的绘图软件,能够在屏幕上使用多种绘图工具,孩子使用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音乐类的软件,可以模拟多种乐器的声音,孩子可以直观感受到多种乐器的不同音效,这何尝不是一种认知体验。这不仅是词汇的积累,还有协调能力、节奏感、乐感的提升。
我得承认,我曾经带过的孩子,有很多词汇都是从动画片里学到的。譬如刚开始学小猪佩奇的“哼哼”,到后来有一天直接说了一句“绿色代表行走”,甚至能听到“你怎么啦?”这样的问句,所以学习语言的帮助也是有的。
反方:电子产品不能帮助孩子学习语言。
1、单方面输出
首先电子产品画面一帧一帧变化很快,不等孩子反应,也没有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孩子单方面处于被动接受外界信息的模式,长期没有有效互动,大脑就会倦怠,逐渐疲于思考,非常不利于语言发展。
2、降低对真实互动的兴趣
本来孩子对于社交应该是自然和谐的反应,但长期处于单一的环境中,不利于社交发展,自然产生语言就会有困难。
而且儿童电子产品中的图画多以卡通为主,卡通图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色彩夸张、画面单一、表情丰富。习惯了电子产品的陪伴,对真人的需求就会更低。
3、不会自我表达
我们的手机电视上会出现大量的台词,都是不断重复的,有的孩子长期机械记忆的时候,甚至可以大段大段地背出来,但一到自我表达就大打折扣。长时间的使用,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其实我们也清楚,不想让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但是也不可能完全封闭孩子的世界。与其当电子产品不可避免地走进家庭、孩子毫无征兆地接触,我们不如更好地完成过渡,科学地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让孩子在我们的帮助下接触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所以我们可以怎么做?
1、不让电子产品做保姆
让孩子适当接触电子产品,绝不是我们把电子设备直接拿给孩子让他自己玩。电子设备是帮手,不是“保姆”。
家长还是要控制电子娱乐刺激的强度,要避免孩子习惯高强度刺激的娱乐,而对外界互动再无动机。
2、拓展兴趣,高质量亲子互动
在孩子更多的时间里,要转移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和注意力,所以一定要有高质量的亲子活动时间,首先要积极回应孩子,要让孩子知道他是重要的,他的需求是被看见的。
在互动过程中,我们可以拓展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可以是跳舞、玩游戏、拼图、搭积木等等,这些游戏都可以很好地促进亲子关系。
3、家长当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学习对象,作为家长还是要做好榜样,想让孩子远离电子设备,最好避免让孩子直接看到我们在手机上娱乐、游戏。
4、制定严格的使用时间、使用场景
(1)限定时间
孩子两岁以前还是要少接触电子设备,两岁后可以每天接触30分钟以内(因人而异)。这个时间段也要有严格的屏幕使用时间,避免伤害到孩子的视力。
(2)限定场景
限定使用场景是避免孩子睡前在床上使用或者饭桌上使用电子产品。不合适的场景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和进食,影响规律的作息时间肯定不利于身体健康。
5、筛选并陪伴
孩子使用的电子产品和App都必须经过家长筛选,首先符合年龄段,然后是可以让孩子学习和增加经验。有很多的智能教育产品都可以选择,有唱歌、讲故事、儿歌、认知表达等,给孩子筛选合适的。
家长陪同监督儿童,有节制地使用高质量的电子产品,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屏幕里的内容,家长还要把内容在真实世界中应用和泛化,这样才利于孩子的语言和认知发展。
佳琪老师是儿童发育个训老师,拥有六年一线工作经验,帮助更多宝宝健康成长,帮助更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