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恶魔诗人"之名而独步诗坛的于赓虞,先后付梓《晨曦之前》(1926)、《骷髅上的舞蹈》(1927)、《魔鬼的舞蹈》(1928)、《孤灵》(1930)、《世纪的脸》(1934)五部诗集,抗战胜利之后于赓虞未出版诗集。
漫漫长夜,总给人以深沉压抑之感,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一个梦想——冲破黑暗,追随光明。我们且看"恶魔诗人"是如何追求光明的,下文仅从于赓虞代表作《秋晨》浅谈其对光明的追随。
前半部分抒发迫不及待告别秋夜的心情秋晨(于赓虞)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力从我的肩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光明和黑夜是不容相生的事物,既然"我"是光明的追随者,那么前半部抒发迫不及待地告别秋夜的心情也不足为奇了,用来反衬对秋晨的渴望和追寻。巧妙地运用"星霜漫天"来修饰秋夜,而避开了常人眼中令人喜爱的繁星满天的静谧夜空,"霜"本身是冰凉的事物,用"星霜漫天"来形容秋夜,更显夜的凄凉和冷清,突显"我"心境的悲凉和处于凄清秋夜的苦楚。
孽缘、因果论是一般佛教的观念,甚至属于迷信和相信命运伦理之说."苦孽"一词隐含深意,似乎在说"我"曾用祷告、祈求圣水等各种方式来解除黑夜的痛苦,但终于无济于事."你"——秋夜"从我的背上踏过",写明"我"切身体会到了黑夜带来的沉重感。
前三句充分地写出黑夜中的痛苦和承受的苦孽,为下文欢迎秋晨作了充分的准备,处于黑夜中的"我"既然要背负着种种的不幸遭遇,那何必不勇敢逃离那吞噬人们的黑夜,追随光明呢?也因此,第四句就水到渠成了,"东曙"像一个人名,虽较生涩,但很简练,"又已复活",表达了庆幸之情,原来作者觉得"东曙"和自己一样也遭受了一夜劫难。
后半部分直接描写"我"在面对秋晨时的情态先是"双手抱住太阳的脚","太阳的脚"指太阳照射进室内的光线。一个动作全盘托出了睁眼后乍见太阳时的心情。
接着写视觉和听觉所见所闻,看到枝叶和花朵在秋风中摇摆,"我"觉得它们是激动得颤抖,欢乐地舞蹈,都在欢庆终于摆脱了黑夜的折磨和束缚;听到熙熙攘攘的市声,"我"并不觉得反感和烦躁,却听出了人们都"沈醉"在阳光的爱抚下。
最后写表情:"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由"直到"二 字足见"我"一直在看、在听、简直看不够、听不够。从"看""听"到落泪,这中间还有很多心理活动,都被省略了。这一部分所描写的都是具体可高的东事物,而无形的情绪和心理活动则隐含其中。
冲破黑暗追随光明从"我"对秋晨到来的热烈欢迎,可见"我"对光明的渴望和追随的迫切,以及对未来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此诗从秋夜所带来沉重的苦孽和秋晨代表的曙光形成鲜明对此,我们不妨可以把秋夜理解成一个时代的黑暗面,秋晨理解成光明。"我"是一个被黑夜困住,被受折磨,急切寻找光明出路、对光明和新生事物不懈追求的追随者。
(注: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