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锅的前“食”今生:传说清朝初年,山东一位叫苏小妹的妇女创始了酥锅,故菜名为“苏锅”。后因此菜肴使用醋烹制,以鱼肉骨刺酥烂为特征,遂改名为“酥锅菜”。
酥锅可谓无料不酥。素菜类有藕、海带,荤料有骨、猪肘、鸡、鱼、五花肉等,儿乎你能想到的都能做成酥锅,它具有品种丰富、成本低、
酥锅原料:
猪大骨2500克,鸡3只(900克---1000克/只),藕7500克,泡花生米5000克,海带(干)1000克,白菜10千克,葱、姜各1000克,八角3个,桂皮2片,香叶5片,草果2个,白芷3片,盐400克,熟猪油2000克,香油1000克,美极鲜味汁500克,黄豆酱油1瓶,味精50克,陈醋2000克,白砂糖1000克(以上原料可根据个人喜好添减)
酥锅制作:
(1)将脆藕、海带、带皮五花肉层层铺在铁锅中,最后下入酱油、醋、白砂糖、盐、桂皮和剩余调料,然后大火烧开半小时,改小火焖制180分钟入味。
(2)取出后晾凉,离火闷一晚上,然后改刀成6x2x2厘米的长条,一起装入彩椒内装饰即可。
制作简单的特点,适于酒店批量生产,保证出品口味统一,制熟后可保存二到五天,上桌只需改刀即可。很多初学者在做酥锅时,因为怕糊锅,所以不断往锅中加水,这就是所谓的“有水酥锅”。这样做出来的成品口感不干香、水分大、香味不足,吃起来像棉絮。而无水酥锅就是烹制的全程中不加水,全靠调料(醋、酱油等)、白菜等原调料中的天然水分来补水,出来的成品干香十足、软糯无比。
原料层层摆:酥锅原料的摆放相当讲究,要根据原料的老嫩、易成熟度等特性来定。一般先用骨头铺锅底,肉类、海带、藕等放在中间,最上面再覆盖豆腐及白菜。它就像一层一层的盖房子,每一层有玄机,遵循的原则有一点,易成熟者在上,不易成熟者在下,即蔬菜类在上,肉类在下,层数可根据原料的种类来定。
第一层先铺竹蓖
第一层铺的竹蓖,完全是为防止糊锅而做的铺垫,因为原料中有很多胶原蛋白物质,烹制时易糊锅。使用竹蓖起一定的隔热作用,一般放两三张即可。
第二层架起猪骨和整鸡
第二层先铺4根猪骨,成十字形,然后再搭上整鸡,猪骨除为汤汁增鲜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支撑全部原料,使其离锅底较远防止糊锅。整鸡也可换成整鸭等,在鸡的上面铺一层葱姜(整个酥锅制作中,至少要铺三次葱姜)。
第三层布满五花肉
将带皮五花肉砍成大件,均匀的填满第三层的空隙,上面铺上一层葱姜。如果用不带皮的五花肉,长时间加热会造成肉质软烂不成型,影响摆盘效果。
第四层花生包起来
花生首先要用水泡一晚上,这样成品口感更软糯,然后用棉布包起来,扎实口,如果不包起来,酥好后的花生得一粒粒拣起来,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了人力。
第五层上藕段、海带
把藕切成大段(只需洗净,无需去皮),均匀地摆在第五层的锅周边,上面铺好海带,最后再铺上一层葱姜进行补味。
第六层白菜封顶
最后一层放切成大块的白菜。因为白菜水分大,在烹制过程中流失的水分会渗透到下面的原料中进行补水,这也是无水酥锅的一大特色。用白菜封顶也可起保温留热的作用,放好白菜后,一次性将所有调料加入。
火候控制是关键
火力控制不好,必然会糊锅。尤其在做无水酥锅时,更是要把握好火候的变化,稍不注意就会全盘皆输。顾师傅现在用多年的工作经验给大家总结一下火候的控制。首先炉子可选用煲仔炉,先开大火烹制半小时,然后再用中小火慢炖180分钟,火苗小得要像蜡烛头一样,烹制时不用盖,当汤面没动静,最上层的白菜塌软时,就可以关火了。这还没有完,还要令其自然冷却,离火闷一晚上,使汁酱充分入味。
此文仅一家之言,如果您对(餐饮)感兴趣,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或更高见解请务必联系我们 ,请微信关注公众号【餐创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