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些朋友又要专业抬杠了。说甚精雕干嘛不搞大机型。事实上也有道理。但是从技术突破的路线来看,在一个大型零件上,终究还是有很多圆弧较小,拐角较小,槽型较小,这些需要小刀具才能加工的部位。任何零件,不论多大,真正划分下来,也是由很多小零件组成的大零件。我们只要解决了极细极精微极硬极软极光的零件加工,我想这种经验的获取过程,显得更加笃实,更加有力,更加系统一些。
我的师长曾经教导我:学其上者,得其中。学其中者,得其下也。这是普遍性的常理。这里不包括有些天赋异秉者。基础夯得越坚实,底盘铺开越大,根系扎的越深,上面的建筑才会越稳定,也才能越有力度,也才最具韧性。抗得风雨。
基于某些事实,我就举出一个案例作为抛砖引玉的药引子。
就以一个等高刀路作为最简的刀路演示。
这个看似平平无奇,事实上思维是可以改变的。
以前我们一般情况下,把进退刀设置作为刀路加工的附属位置,但是随着产品的升级和加工机床的升级,我们依然把进退刀放在次选位置,这是不明智的。从本质上考虑,不管是NURBS加工策略,还是实体特征加工策略,还是四轴旋转,还是多轴联动复合刀路,都是数据。道路数据依附于建模数据。那么建模过程中的布尔工具体,边界体面轮廓,等等,也是刀路编程的组成部分。如果把这种限制体素作为刀路进退刀的引导参数,很多刀路的规划和计算问题就有了通行的依据。
而且,我们所建立的毛坯,不仅仅用来作为实体切削模拟的依据,还可以作为实际编程过程中的运动计算依据,还可以作为刀路边界的延伸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