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后一个半月,1.1版本的发布,就逐渐开放了包含和腾讯微博打通、修改备注、搜索好友、识别链接及打开等功能。
其中你会发现腾讯微博在2011年2月5日注册用户突破一亿大关,本质上也是微信做的第一次导流服务,借助腾讯微博做的第一次启动。
其中,模块相比于1.0并没有做增加。
3. 微信1.2 for iPhone(测试版)——发布于2011.03.21
相比于10天前1.1的版本,微信在1.2的版本中,新增了群聊天功能、工作邮箱互通(依托邮箱找同事)和黑名单功能。
1.1的版本互动功能只是针对于腾讯微博的信息互通,1.2解决了工作中的同事互通,就是最早的同事群搭建。
大胆猜想,微信最早定位为企业工具?后面一一看版本计划(怎么感觉像是一个解密的过程?的确,拆解产品包本身就是一个解密的过程)。
4. 微信1.3 for iPhone(测试版)——发布于2011.04.06
微信1.3版本的更新,拆分了四个模块,微信聊天模块、通讯录模块(微信好友、腾讯微博好友和同事)、推荐好友(基于邮箱、QQ好友和腾讯微博好友)和微信的第一次邀请制(邀请QQ好友、邮箱好友、腾讯微博和手机联系人)。
从这个版本上来看,邀请制是用户主动去操作的,且仅仅是基于用户的便捷性,并没有主动去获取通讯录。
总结一下:
1.X迭代了四个版本,可以叫做微信MVP化,秉承着能够用户自主传播和满足社交最基础的功能——可用性。
这个阶段的微信,每隔一个多月更新一个版本,它在社交上的基本功能继续增加,并不断通过腾讯的其他产品拉新。微信1.0版本共有400万用户。
接下来微信就开始做大事了……
二、微信友好化微信的2.X时代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
在1.X完成微信种子用户拉新,完成了冷启动。
在成长期第一个阶段——友好化,全面开放注册形式、和QQ互通、视频、语音以及(轻游戏互动,陌生人社交)来了。
一个个版本来看看:
1. 微信2.0 for iPhone(语音版)——发布于2011.05.10
微信2.0,官方定位为语音版。语音的功能上线后,对于1.X的版本是质的上升,方便更轻快便捷实时的互动。
虽然还更新了图片的美化和QQ邮箱提醒功能,无疑语音功能是最亮眼的。虽然远不及同时期的米聊和QQ,但是针现在回头看,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产品才是最关键的。
张小龙在微信之夜的第二段原话:
我记得从微信2.0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曲线,有了一个增长,虽然它还不是很快增长,但是它是自然往上走的。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可以去推它了。
我们当时特别庆幸做了几个很正确的决定,第一我们没有批量导入某一批好友,而是通过用户手动一个一个挑选;第二,在一个产品还没有被验证只能够产生自然增长的时候,我们没有去推广它。
把这两个事情做对,虽然这个时间会花得长一点,但是这样使得它真正开始起飞的时候,它是很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