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样胸襟开阔,睥睨天下的诗句便是诞生唐代,一个诗歌的年代,一个令无数文人心驰神往的年代。在那个年代诞生出的不仅仅有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样的浪漫之语,也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令人读来不禁潸然泪下的送别之语。也正是这样直白之语,方能以洗尽铅华,天然去雕饰的姿态被人谱成琴曲,传唱至今,这首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背景创作的琴曲,正是千古名曲《阳关三叠》,是中国古琴史上的十大古琴名曲之一。
王维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样的诗句是只有生活在盛唐时期的男人才懂的浪漫,他们将开疆拓土,挂帅封侯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于是便有了一代代唐朝男儿,放弃安逸的都城生活,转而前往大漠边疆寻觅战功,甚至连女人都要求自己的丈夫离开自己,去寻找封侯的机会,于是便有了“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样的诗句。《送元二使安西》便是在诗人送别友人前往边疆的时候写下的,或许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并没有想到这首诗会迅速的流传开来,全诗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朴华无比。却也正是这样朴华无比的诗句,道尽了友人分别之时的心酸,也才被人变成了曲子,传唱当时。白居易的《对酒其五》中有一句“ 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这里的第四声就是“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足见《阳关三叠》在当时的传唱度有多高。
阳关三叠琴谱
《送元二使安西》中出现的地名有“渭城”“阳关”因此后来将其谱成曲子的时候,既叫《渭城曲》又叫《阳关曲》,所谓《阳关三叠》则是指曲子的唱法,即全曲共分为三大段,用一个基本的曲调将原来的诗作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一叠又分为前后两段,后段是新增的歌词,在原有的诗作的基础上加上去的,每叠又不尽相同。用古琴弹奏《阳关三叠》时需用商调,“商”同“伤”表现了全曲的哀伤之意,以五声商调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有感情色彩,情真意切。
到了宋代时,《阳关三叠》原来的曲谱已经流失了,后来所见的古琴曲则是由一首琴歌改编而来,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传谱,将全曲分三大段,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新增的歌词,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阳关三叠》全曲歌词如下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我是洛水琴客,喜欢古琴,喜欢传统文化,就请用力的点赞转发加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