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在明争暗斗,虽然比起春秋时期,诸侯国已经大大减少,但是此时还留下来的都是经过无数轮筛选淘汰的七个国家,史称战国七雄。这一时期的能人志士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的著名典故,而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原本是赵国的普通门客蔺相如,通过自己的外交智慧,不卑不亢的与不讲理的秦国进行周旋,最终避免氏璧落入敌手,也保存了赵国的颜面。
默默无名,为国出使
和氏璧本来属于楚国,但是公元283年,赵惠文王经过因缘际会得到了这块宝物。消息不胫而走,远在秦国的秦昭王知道了这件事,夜不能寐,想着怎么样可以通过巧取豪夺的方式得到这个无价之宝。于是他向赵惠文王表示,只要把和氏璧交给他,他会送给赵国十五座城池。赵惠文王面对秦国开出的条件,却丝毫没有动心,因为秦国近些年来言而无信,自己如果交出和氏璧,恐怕也得不到许诺的城池,但是秦国仗着自己的国力强大四处出征,如果直接拒绝,又怕遭到兵戈之灾,秦国的武力自己是无法抵挡的。
明朝王世贞在他的文章《完璧归赵》中这样写赵国当时的困境:"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就在两难之际,赵惠文王身边的宦官向他推荐了一个人,就是蔺相如。这个名字赵惠文王是第一次听说,于是便问:"为什么这个蔺相如可以出使秦国解决这个问题呢?",于是这位宦官便向赵惠文王说起了这个蔺相如之前的故事。原来当初这位宦官想要逃出赵国前往燕国的时候,蔺相如作为门客坚决地站了出来阻止了他的行为,蔺相如说道:"现在燕国是弱国,而赵国强大,您现在以为燕国对您给出良好待遇而去燕国,殊不知燕王只是以为您受赵王的宠信才会想与您结交,您如果想偷偷潜逃到燕国,燕王不仅不会优待您,反而会认为您潜逃过来会引起赵国的猜忌,会给燕国祸患,"
一番话说下来,这位宦官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刚才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而从此这位赵王身边的心腹红人就记住了蔺相如这个人才。而当赵惠文王为了和氏璧而一筹莫展的时候,这位宦官便向赵惠文王大胆地推荐了蔺相如。就这样,蔺相如为了和氏璧出使秦国的时候,并不担任赵国的一官半职,只是一位宦官的门客而已,而整个国家却对他寄托了极大的希望,他也没有丝毫怨恨去为赵国赴汤蹈火。
秦王面前,斗智斗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这样写道:"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