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楣端不羡封侯,
眼底唐家已是周。
鹦鹉难回千载梦,
麒麟空卧九原秋。
满朝当日多晋国,
三尺今时俱土丘。
独有恶名谁先洗,
泾河依旧向东流。
这是明代诗人陈棐(fěi)过顺陵时,留下的诗篇。顺陵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韩家村,1961年便成国家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可知道者不多,至今少有人到访。
顺陵中埋葬的,是“武则天她妈”。因广西灵山县近期的*操作(成立《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组,灵山县是钦州地级市的下辖县),致“武则天她妈”突然成名。各地争抢名人资源不罕见,灵山县竟以宋代史料中“俗传唐则天母氏故里也”为据,未免草率。此外,武则天之母历来名声不佳,不值得褒扬。
武则天像
顺陵 视觉中国供图
顺陵残碑
杨氏墓碑曾高达10米
武则天之母即杨氏,生年、出生地均不详。在她的墓碑《大周无上孝明皇后碑铭》中,称她享年92岁,但此碑内容多伪,不可尽信。杨氏如此长寿,则她嫁给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yuē)时,已40多岁,婚后连生三女,突破了一般人的生理极限。
杨氏所生三女中,老二即武则天。在史料中,武则天的寿命有81岁、82岁、83岁等几种说法,在此阶段,武士彟一直在长安任职,武则天只可能生在那里。与一般认为的,武则天生在利州(今属四川省广元市),时间对不上。
有学者提出,武则天总共用过18个年号,加起来是27年,这些年号有重叠,实际时间跨度是22年。可能从宋代起,人们只根据年号推算年龄,误给武则天多加了5岁。此说有两大漏洞:
其一,如此推算,武则天只活到76岁,则杨氏快50岁才生武则天,实在离奇。
其二,武则天14岁入宫,如减去5岁,9岁便入宫,也不太可能。
不论是武则天的履历,还是杨氏履历,都存在许多疑点。而参与涂改杨氏履历的,武则天是主力。武则天出身“小姓”,在高度重视家族的时代,有编造历史、抬高母族的意愿。
杨氏与武则天初期是政治盟友,后来反目,以致水火不容,故逝后被污名化。然而,武则天篡唐立周后,又追封武士彟为太祖皇帝,杨氏为孝明高皇后,给杨氏竖了10米高的巨碑,此碑在明代毁于地震,被砸碎填河堤,现存9块碎石,计283字。《全唐文》收录了原文,又对杨氏大加赞扬。
在正史中,很少提及杨氏。
唐代高姓家族曾拒绝皇亲
杨氏非武士彟元配。
在《新唐书·宰相世系年表》中称,武氏出自姬姓,可追溯到汉赵王、梁邹孝侯武臣。但武臣是陈胜、吴广的下属,曾自称赵王,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10年)被*,汉初确实有梁邹孝侯,名武儒,与武臣毫无干系,可见谬托。
武则天曾授意身边的佛教徒编纂《大云经》,称武氏出自北方羽姓,又成了胡人。
种种操作,是为掩盖武士彟出身“寒微”。武士彟本是贩卖木材的商人,李渊起兵前,隋朝官员王威、高君雅疑变,武士彟曾为李渊开脱。起兵后,武士彟却“不与谋也”。后被任命为大将军府铠曹,负责后勤。唐朝建立时,武士彟被封为应国公,在开国功臣中,受封国公者甚少,武士彟还被列入“太原元谋功臣”名单,后被李世民取消。
李渊如此抬举武士彟,可能因起兵初期缺钱,武士彟给过大量资助。
武士彟本有妻室,即相里氏,二人生了4个男孩,其中2人早夭,只剩武元庆、武元爽。二子去世时,武士彟仍忙于公务,李渊很感动,主动帮武士彟续弦。
李渊介绍的续弦,就是杨氏。
杨氏出自弘农杨氏,是唐代五姓(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七望(京兆韦氏、河东裴氏、兰陵萧氏、京兆杜氏、弘农杨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之一。唐代重出身,李世民曾想让崔氏把女儿嫁给皇家,崔氏却觉得李姓太低,予以拒绝。
杨氏自幼喜读书轻女红
杨氏的父亲杨达是隋朝大将军杨绍之子,官至纳言(门下省长官,正三品)。后随隋炀帝远征高丽,死于军中。隋朝名臣杨素曾称赞说:“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唯杨达耳。”
杨氏自幼喜读书,轻视女红,曾写“当使恶无闻于九族,善有布于四方”,置于壁中,后被修房的工匠发现,杨达知道后,称杨氏为“隆家之女。”令人不解的是:杨达地位如此高,女儿杨氏为何40多岁仍未嫁?
对李渊的保媒,武士彟、杨氏均不同意,在皇权压力下,二人于武德四年(621年)成婚,“礼聘所须,并令官给”。李渊这么急,因从武德三年(620年)起,武士彟开始掌军权,李渊可能想把武士彟纳为亲信。
武德九年(626年),爆发了玄武门之变,此时武士彟执掌禁军,却毫无作为。事变令武士彟处境微妙,他的二哥武士逸在齐王府(即李元吉府)任户曹参军,李元吉是李世民的死对头,事变时被尉迟恭所*。
果然,李世民登基后,武士彟被派到地方任官,先在利州,后在荆州,因政绩突出得到李世民称赞,却再没能回中枢。贞观九年(635年),武士彟病逝在任上,年仅58岁。后来武则天给他立碑,称武士彟是因李渊病逝,悲伤过度而死。
武士彟逝后,杨氏无依靠,只好携子女投奔山西文水的武家,没想到,“兄子惟良、怀运及元爽等,遇杨氏失礼”“诸子事杨不尽礼”,杨氏无奈,只好带三女返回长安。
武则天称帝后对亲人下手
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即李世民)闻武士彟女有才貌,召入宫,以为才人”。李世民有照顾故人后代的意味,才人不过五品,从入宫到李世民去世,整整12年,武则天始终未受提拔。
唐高宗登基后,武则天又回到宫中,一步步靠近皇后宝座,但大臣多拥戴王皇后。此时杨氏已成武则天的政治盟友,她多次游说权臣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伯父长孙炽都曾在隋朝任官,与杨达有同事之谊。不过,长孙无忌拒绝拥戴武则天。
武则天当上皇后后,对异母兄弟、族兄颇照顾,予以高官。据《资治通鉴》载,杨氏曾摆酒席,请武惟良等,说:“你们还记得过去亏待我的事吗?现在当上高官,感觉怎么样?”没想到,武惟良却怼了回去,大意是:我们是功臣子弟,早就当官了,现在皇后提拔我们当高官,搞得我们工作很忙,没觉得很荣耀。
杨氏可能是受武则天之托,去测试武家子弟的忠诚度。不久,武惟良、武怀运被武则天设计诛*。武则天下令,将二人的姓改成“蝮”,从家谱中剔除。收武怀亮的妻子入宫为奴,鞭打至死。此外,二哥武元爽被流放,死在振州(今属海南省三亚市),家属都发配到岭南。连大哥武元庆也被外放去当地方官。
武则天与杨氏密切配合,因杨氏有文化,武则天深受其影响。杨氏善书法,所以武则天亦善书,后因唐太宗推崇王羲之,武则天反复揣摩王帖,“笔力益进,其行书骎骎,稍能有丈夫胜气”。
母女二人反目成仇
随着武则天的权力上升,杨氏与武则天的联盟出了裂痕。
杨氏的大女儿武顺早年嫁给豫州参军贺兰安石,生了儿子贺兰敏之和女儿贺兰氏。贺兰敏之相貌出众,深得杨氏喜爱,遂过继给武家当继承人,改名武敏之,给以荣衔高官。
因武则天的关系,武顺与贺兰氏随意出入皇宫,得到唐高宗的喜爱,有意纳二人为妃嫔,但不敢和武则天说。武则天非常忌惮外甥女贺兰氏的美貌,得知她与唐高宗有染,便下毒*了她。高宗问武敏之,早晨看贺兰氏还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就死了?武敏之只是哭,不予回答。
武则天认为武敏之在暗示唐高宗,决心把他也*掉。杨氏坚决不同意,母子因此产生纠纷,武则天甚至褫(chǐ)夺了杨氏的荣国夫人名号。咸亨元年(670年),杨氏孤独地死在远离长安城的九成宫(在今陕西省麟游县),终年92岁。
杨氏不愿死后入山西文水的武氏家族墓,遂葬在父亲杨达墓的附近。
杨氏去世的第二年,武则天便将武敏之判罪,并从宗籍中开除,复名贺兰敏之,流放“至韶州,以马缰绞死”,终年29岁。
贺兰敏之死后,武则天公布其罪行,竟称他和杨氏通奸,还曾调戏自己的小女儿太平公主。武则天不惜用极端污名化的方式,让杨氏、贺兰敏之永难翻身。
杨氏故里之说许是俗传
终杨氏一生,只是权力场中的一个争夺者,于国于民,毫无贡献,人格亦无可取处,所以史家不太讨论她。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在《岭外代劄(zhá)》第十卷中,留下这么一段记载:
钦州灵山县东南三十里有武利场,俗传唐则天母氏故里也。去场不远,有陟屺寺遗址,云则天念母,为建寺。祈福之地,犹有丰碑断裂茅桧间,字昼略可辨,其文则卢肇奉敕撰。按,则天父武士彟,晋人,母杨,未详家何地。后得志,封荣国夫人。荣国卒,后出珍币建佛庐以徼福,然则陟屺之说,固苗裔矣。惜肇碑剥落,不可考也。然亦可疑,肇,袁州人,奋迹武宗朝,去则天固远,将奉何敕作记耶?
陟屺(zhìqǐ)出自《诗经》中“陟彼岵(hù)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古人称思念父亲之典为陟岵,称思念母亲之典为陟屺。
周去非认为,所录只是“俗传”,明确表示“可疑”。就算武则天为纪念杨氏,建陟屺寺,也应建在长安,为什么要放到遥远的钦州呢?
周去非的原文先后被《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钦州志》《灵山县志》等引用,于是民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称钦州刺史宁长真曾收养4岁的杨氏,并将她带到长安,赠与弘农杨家做丫鬟。宁长真曾参与远征高丽,可能与杨达认识。不过,宁家是钦州豪酋,与中原长期若即若离,宁长真世袭钦州刺史,不在中枢任职,他想攀上杨家,难度太大。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唐山
流程编辑 邰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