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回族
回族的饮食特点回族在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较为集中,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由于宗教信仰,回民禁食、忌食猪、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动物、动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恶的飞禽走兽。无论牛、羊、骆驼及鸡、鸭,都要经阿谀或做礼拜的人念安拉之名后屠宰,否则不能食用。有些严守戒律的人甚至非清真饭店不用餐,这一点要切记并给予充分的尊重。各地回民的饮食也有所不同。
如宁夏的回族以米、面为日常主食,而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常食的面点有馒头、锅盔、花卷、面条、烧麦、包子、烙饼以及各种油炸面食。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也是节日馈赠亲友的礼品。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回族讲究饮料,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不饮用,并喜欢饮茶和以茶待客。
回族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民不抽烟,不饮酒。回族的筵席讲究各种菜肴的排列,婚宴一般用8~12道菜,忌讳单数。宁夏南部盛行“五罗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等清真筵席套菜。
5.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饮食特点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境内,饮食以粮食为主,主要有小麦、水稻、高粱、玉米、豆类、薯类等,肉类、蔬菜、瓜果为辅。其中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
常食的主食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烤羊肉串、烤全羊等菜品颇具地方特色。用小麦粉或高粱粉等制作的各种形状、风格的馕是维吾尔族最具民族特色的食品。羊肉抓饭维语称“朴劳”(朴劳,维吾尔族风味名食,汉语名为“羊肉抓饭”),主要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葡萄干、清油等,因其营养丰富、色泽悦目、气味诱人,被俗称为“十全大补饭”。维吾尔族人吃饭时,在地毯或毡子上铺“饭单”,饭单多用维吾尔族的木模彩色印花布制作。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手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吃完饭后,由长者做祷告。
如果有客临门,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情、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给客人上茶水或奶茶。饭前要请客人洗手。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按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并应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近前的“饭单”上。
共用一盘抓饭时,不可将已抓起来的饭粒再放进盘中,吃饭或与人聚谈时,不可擤鼻涕、吐痰。吃完饭后,由长者领做“都瓦”进级种“坡应尊规节”,旧时集晋尔传统中日),此时需人不能东强西组成得起,将主人收拾完食具后,才能离席。
06.藏族
藏族的饮食特点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还分散居住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
一般以糌粑为主食,食用时,要拌上浓茶,若再加上奶茶、酥油、“曲拉”(即奶渣,是打出酥油后的奶子经熬好后晾干而成,若用酸奶或甜奶熬制则更香美)、糖等一起食用则更香甜可口,糌粑被称为藏族的“方便面”。四川一些地区的藏族还常食“足玛”(即蕨麻,俗称人参果)、“炸果子”以及用小麦、青稞去麸和牛肉、牛骨入锅熬成的粥。
青海、甘肃的藏族也食烙薄饼和用沸水加面搅成的“搅团”,还喜食用酥油、红糖和奶渣做成的“推”。藏族喜饮奶茶、酥油茶及青稞酒。藏族民众普遍信奉藏传佛教,藏历年“洛萨节”(汉族新年)是最大的节日。届时,家家都要用酥油炸果子,酿青稞酒。初一,年迈长者先起床从外边打回第一桶“吉祥水”;全家人按长幼排座,边吃食品边相互祝福;长辈先逐次祝大家“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晚辈回敬“扎西德勒彭松错”(吉祥如意,功德圆满);之后,吃酥油熟人参果,并互敬青稞酒。
7.苗族
苗族的饮食特点苗族广泛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广西、四川和海南等省区,以大米为主食,喜吃糯米食,常将糯米做成糯米粑粑。常食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肉食多为猪、牛、狗、鸡等。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喜好酸辣,一些地区“无辣不成菜”。广西隆林、
田林等地用骨头、辣椒、食盐、生姜、酒加工而成、别具风味的“辣骨汤”,是当地苗民最喜爱的调味品。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食用。苗民好饮酒,其中“咂酒”别具一格,饮时用竹管插入瓮内,饮者沿酒瓮围成一圈,由长者先饮,再由左而右,依次轮转。酒液吸完后可再冲入饮用水,直至淡而无味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