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村寨开展双语法治宣传
向偏远的基诺族小学送去法律大礼包
闪动的大屏幕下,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当露出甜美笑容的女检察官看到两个低着头怨气渐消的小男孩握手言和时,她的笑容更加灿烂……视频呈现的是一个真实办案故事。其中的女检察官名叫玉喃溜,是云南省景洪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随着视频的播放,玉喃溜走向讲台,掌声雷鸣般响起。这是近日云南省检察院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感人场景。
为了赚100块钱参与跨境犯罪竟全然不知
从检11年,玉喃溜共办理刑事案件1300多件,将1700多名罪犯绳之以法。她说,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认为办案量越多就越能体现个人价值,至少当看到一个个罪犯被绳之以法之后,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得到了回报。但是,多年前办理的一个案件让她突然意识到这种观念的狭隘。
那时,玉喃溜参与办理一起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案。当身着制服到看守所提审犯罪嫌疑人时,她很自然地说出傣语。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听到后眼睛突然一亮,激动地大声对她说:“妹子,你是傣族?告诉他们,我从老挝运输这些冻品到中国,只赚了100块钱,就100块,不可能犯法的。”
玉喃溜没有立即反驳,而是平静地问:“你知道吗,你运输的这些冻品是10年前就生产的,他们有可能会流向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饭桌,会威胁到很多人的健康?”
听到这句话,这个人沉默了,在之后的交谈中,他从痛恨到醒悟,边流泪边对玉喃溜说:“我在村里一直很老实,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大家带来这么大的安全隐患,我不为自己求情,只恳求你到我的村里告诉更多人,一定要学法、守法。”
该案涉案人员众多、组织严密,他们通过非法通道,以绕关避卡、在冻品上加盖矿石掩盖等方式逃避缉查,将来自境外疫区的动物冻品运至中国市场各地进行分销。尽管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跨境犯罪案件,但在检察官们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了25天时间,就将43名被告人绳之以法。
努力办案让更多少数民族百姓懂法守法
当大家都觉得边境治理又打了一场胜仗时,玉喃溜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在审查案件时她注意到,43名被告人中有26人来自当地的边民傣族,这些边民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在他们眼里,将冻品从老挝运送到中国境内,是一件特别小的事情,他们不知道运输的冻品需要经过海关检测检疫,也不知道抄近道运输未通过海关检测的国外冻品是走私行为,是犯罪。不仅如此,就连他们亲属在得知“犯法”“判刑”的消息后,也没能引起更多的警惕和反省。
玉喃溜用傣语和26名被告人进行深入交流,大家渐渐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触犯法律,看着他们真诚认罪悔罪的态度,玉喃溜陷入沉思,就算法律严惩了他们,如果被告人没有醒悟,他们的亲属不能理解,村民们仍意识不到这种行为违法,还会有更多人像他们一样继续违法犯罪。
景洪市是中国进入东南亚各国和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城市,案件多且有特殊性,如何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玉喃溜说,让更多的少数民族老百姓真正知法、懂法、守法,是我们的追求和执法信念。“从此,我不再为自己所办理的那些案件数量沾沾自喜,不再简单地认为罪犯被绳之以法后就是平安和谐。我的内心有个声音告诉我,要更加努力,才能办好每一起案件。”玉喃溜说。
双语普法拉近了法律与村寨人的距离
“我很幸运,在一个不错的环境里工作。”玉喃溜时常对人感叹。她是西双版纳大山里走出来的女孩子,多年寒窗苦读后于2010年大学毕业考入检察院,近些年,在办案中与当地群众的接触越来越多,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作“喃滴溜”,傣语意思是“家里唯一的宝贝姑娘”。
办案之余,做好双语普法是玉喃溜的另一个爱好。她将相关的法律条款翻译成傣文并制作成傣汉双语宣传册,组织干警走村进寨开展双语宣传,送法进学校、进企业、经村寨、进佛寺,通过使用民族语言进行法治宣传,拉近了法律和群众的距离。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席卷,让双语普法工作陷入僵局,怎么办?如何在全民抗击疫情的同时铺开双语普法工作?玉喃溜经多方求教后,决定尝试以手机直播普法的形式继续开展双语普法,使广大村民在茶余饭后、在田间地头随时随地听法学法、知法守法。村民反响热烈,播放量从几百到几千再到后来的几万,从起初的被动接受宣传,到现在的主动成立法律学习小组。
两年前的一个夏天,玉喃溜接到一位老人的电话:“检察官,我在非法占用林地内点种的茶籽现在已经全部铲除了,并且按要求补种下了新的树苗,你快来看看吧……”
这位老人是玉喃溜办理的一起非法占用林地案件的被告人,她记得在审查案件阶段到村寨找到他时,他的眼神充满排斥和不满,没想到今天电话里却是语气平和而且很亲切地说:“喃滴溜,你来看看吧,我听你的话,种下树苗啦……”听老人叫自己“喃滴溜”,玉喃溜心里暖暖的。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