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晒干透好的酱豆子一般不直接食用,需要加上其他食材才能做出美味。这种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将干酱豆子加进切好的白菜、辣萝卜里面,在适当加些食盐、姜片、花椒、大茴香等佐料,在陶缸里面腌制一段时间,就成了美味的“酱豆子”。
腌好的酱豆子不光淡化了那种臭臭的气味,反而会产生出那种吃上一口会让人“爱不释口”的味道。这种味道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既不是辛香馥郁,也不是酸甜可口,就是一种让人吃了还想吃且还会产生一种愉悦的那种感觉。腌制的酱豆子可以直接食用,滴上几滴香油,味道更佳;也可以用油炒一下,加点粉条之类的东西,或者做饭的时候加点葱花、辣椒等蒸一下,也是美味可口。
小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在冬天腌制一些酱豆子,在冬末春初蔬菜匮乏的季节当作下饭的菜肴。其实我在上初中之前并不喜欢吃酱豆子:装在布口袋里,埋进肮脏的灶火窝里面,捂的发粘,还有臭臭的气味,总觉得比较脏、不卫生。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乡镇住校,学校食堂的早晨和晚上都没有炒菜,连咸菜也没有,就是喝咸饭、啃干馍。同学们都经常会用罐头瓶子装满酱豆子带到学校,当做一周早晚的下饭菜,相信很多同龄人都有过这种经历。起初感觉酱豆子不好吃,但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初中四年(复读了一年)甚至还对酱豆子产生了一种依赖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味道的魅力,人们只有把自己的心情沉静下来,慢慢品尝,才能体会到味道的美好,并反复留恋、难以忘怀。
酱豆子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将煮熟的黄豆拌上面粉,在进行发酵,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酱豆子是黑色的,这应该才是真正的酱豆子。现在想想,老家丝酱豆子的做法其实和纳豆类似,符合纳豆的发酵过程,应该属于是纳豆,只不过老家人习惯也称作为酱豆子。
纳豆,起源于中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开始制作,由黄豆通过纳豆菌,就是枯草杆菌发酵制成豆制品,具有黏性,气味较臭,味道微甜,不仅保有黄豆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K2、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发酵过程产生了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溶解体内纤维蛋白及其他调节生理机能的保健作用。
母亲已经很多年没有“丝”过酱豆子了,或许是因为家里没有了灶火窝,没有了发酵酱豆子的环境,也或许是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种看起来不卫生的酱豆子登不了大雅之堂,也渐渐就没有人吃了。
老家的酱豆子的味道,闻起来难闻,但吃起来好吃,就像淳朴的鲁西南农民一样,不计较个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辛勤耕作,任劳任怨,交公粮、出河工……不声不响的为国家做贡献。外表平凡朴实,内心豪爽热情。
感谢菏泽广播电视台行风热线栏目记者 张琦 小伙子用菏泽话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