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米几乎是家家必备的口粮,尤其最近这段时间,有雨水也有特殊情况,身边已经有人开始进行囤粮了,而优先要囤的就是大米。但是现在正是三伏天里,不仅温度高,而且潮湿闷热,这样的气候给我们生活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食材保存上加大了难度,各种蔬菜水果容易腐烂变质,食用油容易败酸变质,而大米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生出很多米虫,虽然长虫以后的大米将米虫挑出后,仍然可以继续食用,但是口感和味道都会很差,蒸出的米饭令人难以下咽,因此我们在三伏天里保存大米要格外注意。
米虫从哪里来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米虫是一种通体为黑色的小虫子,会飞,我们老家那边叫做牛子,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学名,叫做米象,它的脑袋呈现为三角形,鼻子尖尖而且很长,带有2个触角,体型很像迷你版的大象。当然有的人可能会在大米中见过一种乳白色的肉虫,这其实是米虫的幼虫。
大米中之所以会产生米虫,归根结底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在谷仓之中存在米虫,没有及时清除干净,导致米虫一直藏在大米中;二是在大米还是稻谷生长在地里的时候,米虫便将虫卵产进了米中,由于虫卵很小,即使稻谷收获后,经过层层筛选,依然无法将虫卵清除干净。当然在低温以及干燥的环境中,米虫是不会孵化的。但是藏在大米中的虫卵,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则会开始孵化,进而繁殖。
值得一提的是,米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尤其是在三伏天里这种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一般温度达到20度-40度),米虫便开始孵化成幼虫,在充足的食物下,很快就会羽化。并且一般只需要15-20天的时间就可以繁殖出下一代。而且米虫的传播能力也非常强,它们会迅速占领你家的粮食宝地,在工具,包装等地方产卵,并且不断啃食你家的各种粮食。
所以越是在天气炎热的时候,我们越要注意大米的保存,其实从米虫的来源以及繁殖条件我们可以得到启发,那就是控制大米存放的温度和湿度,使大米处于低温干燥的环境中,便可以避免米虫的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