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投篮技术,是针对远距离投篮,即三分线往里一步以及向外一步的射程。因为,通常情况下,这个区域,我们的投篮姿势、发力模式基本一致,不会有太大的调整。而像罚球、超远三分球(logo shot)等,投篮模式会有较大调整,也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而在我们所讨论的这个射程范围,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自己的发力模式。例如很多球员在距离篮筐较近的位置,可以很轻松的采用跳投。可是一旦到了三分线附近,由于跳投发力模式本身的属性及特点,再加之球员身体素质及肌肉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致使其无法采用跳投,要么不稳定,要么根本投不到。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这个情况具体指:投篮偏好、腰腹力量、肱三头肌爆发力、三角肌稳定性),来确定到底采用一段式、1.5段式还是传统跳投(两段式)去练习投篮。
我们或许会疑问,现在很多NBA球员不都是根据投篮射程的变化而微调自己的投篮模式吗。没错,职业球员可以这样做是基于大量的刻意练习,形成肌肉、神经元对球极强的控制力。而对于大部分非职业球员,先采用一种发力模式进行投篮,更为现实。
我们无需去论证哪一种发力模式更好、更有威胁,大家只需要知道,适合自己,才有可能延续训练。每一种发力模式,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雷·阿伦是传统的两段式投篮,但他比同时期的大部分一段式投篮的球员三分球命中率更高。
虽然雷·阿伦与库里的发力模式截然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两人都是NBA历史上最优秀的神射手。哪怕在一段式投篮盛行的今天,我依然要提醒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投篮发力模式与框架,这是最为重要的。
当我们把这一步做扎实以后,需要考虑的是,我们之前练习投篮的投入时长。或者说,我们是一名初学者还是有投篮基础的球员。如果是前者,我们的思路是:整体练习、模仿练习为主。
初学者,讲究的是整体框架的建立,此时,不易做过多的分解练习(对于很多年龄较小的初学者,距离篮筐很近的位置,就相当于投三分球了)。因为这会导致发力模式的流失,发力流畅度的损耗。我们很难从分解练习中体会到投篮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而我们的感觉,对于投篮至关重要。
而对于有一定投篮基础的队员,初步的感觉、联系感已经建立,此时,我们可在原有投篮的基础上进行微调。 无论我们是想从原有发力模式的基础上改为哪一种投篮,瞄准点的位置与停顿时间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如果大家还不清楚瞄准点的概念,可以观看我的课程《投篮的秘密》,在这里不赘述了。
瞄准点的位置与停顿时间是区分一段式、1.5段式以及两段式投篮最关键的细节,没有之一。我们需要拿出大量的时间,对新的发力模式,新的瞄准点进行主动的调整与适应。
通过大量练习的叠加,当我们的投篮发力模式基本自动化以后,我们就可以按照如下顺序,进行难度更大的训练:定点投篮→移动后接球投篮→运球后投篮→体能(耐力投篮)→对抗后投篮。
这里的每一部分都有很多训练方法,后面我也会出视频课程进行讲解与示范。而我们应该很清楚自己处于哪一位置,自己在不同练习环节下的命中率是多少,有哪些细节还需要微调。
这些都建立在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发力模式是合理的、有效的,哪些细节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投篮命中率,哪些细节不会。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以上步骤是打造稳定、固定化投篮发力模式的基本操作,希望这些内容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