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日闲
编辑|半日闲
前言伯牙和子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相传他们二人以音乐为纽带,结为知己好友。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他们的故事和音乐精神一直被传颂至今,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人物介绍伯牙(约公元前389年-公元前318年)是春秋时期末期至战国时期初期著名的琴师。他是南郑人,世居褒中(今陕西省南郑县),早年跟随弟子慕容追学琴,后游学四方,拜受了众多音乐大师的指导和熏陶,琴艺日渐精湛。伯牙倡导琴音清雅,注重琴乐的内涵和情感表达,他的琴艺和音乐思想影响了后世。
子期(约公元前408年-公元前343年)是伯牙的弟子,也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是战国时期齐国人,擅长演奏筝、琴、瑟等乐器,琴艺高超。子期和伯牙一样,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内涵,他们在音乐上有着相似的追求和理念,因此成为了知己好友。
二、知己相遇据说伯牙和子期在秦朝时代相遇,二人因琴艺而结为知己好友,他们以琴会友、饮酒赋诗,每次琴会,子期总是将自己演奏的曲子放在伯牙的琴上弹奏,伯牙则弹奏自己所创作的曲子,相互倾听、交流琴艺和心得。据说当时伯牙弹琴弹得十分凄婉悲壮,而子期却在旁边哭泣不止。伯牙问他为何哭泣,子期答道:“我想起了一个人,他也是一个能弹奏《高山流水》的人,我们曾经是好友,但是他去世了,我很伤心。”于是,伯牙感动地与子期拍掌相赞,成为知音好友。
伯牙和子期的交情之深,令后人称他们为“知音”,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典故。知音的含义是“知道你的音乐,也了解你的人生”,即在音乐的交流中,双方相互理解,产生深厚的感情,成为知己。
据《史记》记载,伯牙的琴声确实给子期带来了极大的感动。伯牙弹琴时,常常不讲究技巧和规矩,而是凭借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用真挚的心灵去感动他人。伯牙的琴声深刻地表达了他的情感和思想,而子期的心灵也因此而受到启迪和激励。
据说伯牙和子期曾一起在陇西废墟上弹琴。
当时,伯牙在弹奏《高山流水》时,子期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慨,取下自己的弓箭,刻下“高山流水,今安在哉?”的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愁思。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传说之一。
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影响。伯牙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出色的音乐才华,成为了一代音乐大师的代表,而子期也因为他的才华和对音乐的追求而成为了一个文化名人。
伯牙子期的传说,其实不仅仅是琴艺的传承和创造。在中国文化中,琴有着很高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琴音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伯牙子期以琴为交流,表达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他们的故事被传颂千年,使人们对于琴艺和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
伯牙子期的琴艺也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表现,它还体现了一种生活态度和品质。据传说,伯牙和子期在琴会之前,总是先行分别登上不同的山峰,然后以山为基调,演奏山水之音,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结尾这种“以山为友、以水为伴”的生活态度,寄托了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敬重,而伯牙子期也正是通过这种生活态度和品质,成就了自己的琴艺,并将其传承给后人。
总的来说,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真挚情感的崇尚。他们的故事也激励着人们在追求艺术和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和追求,以此来丰富人类的文化遗产和提高人类的精神层次。
参考文献:
《史记》
朱振武.《伯牙子期及其琴谱研究》. 音乐艺术, 2002(6): 29-33.
邹家喜.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疑案新探. 音乐艺术, 2011(1):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