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由于其建立的地方在蜀地,所以又多被称为“蜀”,后世人们逐渐习惯称之为“蜀汉”。
蜀汉政权所统治的疆域到底在今天的哪里呢?
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
蜀汉南部领土都笼统称为“南中”,那里世代都是少数民族与汉人的杂居之处,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
在这之前,西汉武帝时期(公元111年),汉武帝下令征讨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小国如夜郎,滇国,头兰等不是被汉朝征服就是向汉朝投降。
汉武帝就在那里设置了益州(郡治在今云南晋宁县东)、牂牁(郡治在今贵州福泉县)、越嶲(郡治在今四川西昌东南)等郡,南中地区由此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到了三国时代,天下大乱,各诸侯相互之间征伐不断,无暇顾及南中,南中地区有称次机会发生叛乱。
夷陵之战后,蜀国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章武三年,刘备永安托孤,刘备病逝,同年,刘禅继位,下诏次年改元建兴,以诸葛亮魏丞相,刘禅刚刚继位,政权不稳,加上夷陵惨败让本就势力弱小的蜀汉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而此时的南中,又有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如雍闿、孟获、高定、朱褒趁机叛乱。
刘备去世后,蜀汉内部叛乱四起,外部魏吴虎视眈眈。尤其是吴国,一直在隔岸观火,一直想趁火打劫,背地里小动作不断。
诸葛亮敏锐的意识到南中叛乱和孙吴政权勾结的危险性,南中叛乱如不彻底解决,必将成为永世之患,严重威胁蜀汉后方的安危。
对内诸葛亮采取劝课农桑,厉兵秣马。接回熟悉南中形势的太守张裔。
对外诸葛亮派邓芝出使孙吴,因结和亲,恢复外交。
军事方面以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做好战事准备。
诸葛亮率军出征前,参军马谡送行,于是诸葛亮对马谡说,请您指教良策。
马谡:“南中仗着路途遥远,地势险要,不服时间很久了。今天击破他,明天又反叛。如我们派主力去北伐,他们就会趁机叛乱。
如果把他们全部*了,以绝后患,这不是仁义之师的所做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办到的。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希望丞相能让他们心悦诚服。”诸葛亮很高兴,说:“你说的很符合我的心意”,于是就采纳了马谡的建议。
诸葛亮南征分为三路大军
东路军门下督马忠,率领兵力估计总数在两千五百人左右。
中路军庲降都督李恢兵力也也在一千到两千人之间,其目的是伺机而动,直插敌后,翻山越岭。
而诸葛亮所率领的西路军为主力部队,总兵力当在一万五千人到两万人之间。
南中古称“西南夷”,由于位置位于巴、蜀以南而得名。南中是疫疠之乡,环境闭塞。南中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蜀国时杂居着叟、青羌、僚、濮等夷越少数民族和汉族。
社会发展比较落后,有些地方是奴隶社会,有些地方乃停留在原始社会。南中作为蜀国一个特殊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地少数民族善战,是重要的兵源,战略物资丰富,盛产笮马、僰僮、髦牛。西路军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汉南征,取道越嶲,进驻高定“窟穴”邛都以西300里的卑水今四川美姑河畔,美姑、昭觉二县间待机而动,企图调动高定、雍闿停止进攻永昌郡,回援越嶲,以支援永昌郡被围军民,及聚歼高定部队。
而恰在此时,叛军内部发生内讧,雍闿被高定部曲所*,剩余部众归入孟获,诸葛亮趁此机会,攻陷邛都城,俘获高定妻子儿女,想对走投无路的高定进行招降,不料高定纠集2000残部,决心死战。
攻心不成,诸葛亮不得已再战,斩高定,平越嶲。
东路军马忠进入南中后,取道群舸,击破反叛的太守朱褒,朱褒率军西逃。
中路军李恢以南中长官身份,率部向益州郡进军,在昆明遭到反叛军队的围困,与诸葛亮大军失去联系。他欺骗叛军,说官军粮尽,企图退军,自己是本地人,打算留下跟他们一同进退,叛军信以为真,戒备松懈。
此时机会来临,李恢指挥军队出击,大破叛军,追奔逐北,南到盘江,东接牂牁,联合马忠部,追击并歼灭了西逃的朱褒军,同诸葛亮主力军声势相连。
到此,南中叛乱除了益州郡的孟获还在孤军犯险,负隅顽抗。鉴于孟获在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当中的威望,诸葛亮决定乘胜追击,展开攻心战,促使孟获归顺蜀汉朝廷。
后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深感钦佩,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同年秋,蜀汉三路大军会师滇池,全部叛乱被平定。
把东汉以来的南中四郡
(越巂郡,治所邛都);
(牂牁郡,治所且兰);
(益州郡,治所滇池);
(永昌郡,治所不韦);
划为七郡
(越巂郡,治所邛都);
(朱提郡,治所朱提);
(牂牁郡,治所且兰);
(建宁郡,治所味县);
(云南郡,治所梇栋);
(兴古郡,治所宛温县);
(永昌郡,治所不韦),
以南征将领李恢、马忠、吕凯等任太守。
所以南中平叛的胜利,是以攻心为战方针的胜利,巩固了蜀汉的大后方,稳定了政权,恢复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也使蜀汉的疆域扩大,少数民族和汉族更加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