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喝过麦仁吗?寒冬腊月,喝上一碗,那滋味虽无法与满汗全席相比,却也是一种非同寻常的享受。麦仁的做法 可以用三个字概括:杵、煮、熬。而每一步又自有讲究,各有玄妙。首先是“杵”。把麦子中的杂物收拾干净 ,加上适量的水让麦子浸湿,然后放在室外让其自然冻结。在冰上挖一个25厘米左右、勺大于杵头的直径冰坑,放进冻好的麦子,用杵岛,一直到把麦子的种皮剥下即可。在无厚冰的地方可将麦子装入麻袋,用榔头砸后再用力搓,也可以剥去外皮。最后,簸去剥落的外皮,“杵”的工作就算万成了。接着就是“煮”。有人把做麦仁叫“煮麦仁”,可见这“煮”是何等的重要。将去皮麦子洗干净,晾干。烧开水壶把麦子放进去并用猛火烧,沸腾后停火,加入盐和胡椒等作料,多少因人的口味而异。接着用文火烧,直至麦子被煮烂。煮好后盛在盆中。煮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煮的水要适量。一般比例是1斤小麦4斤水。水多了煮出的汁水太稀;水过少 ,麦子又煮不透,还会烧糊。二是火候要恰到好处。开始煮时火要猛,到后来要用文火。这火大火小与麦仁的好坏有着直接的联系,决不可粗心大意。做麦仁比较费时,而我们这里的习俗是正月十五吃麦仁,此时的人又忙,所以“杵”和“煮”在农闲时进行,只有“熬”要在吃麦仁之前。好在冬日的寒冷能帮人们长时间地保存煮好的麦仁。再说“熬”吧。适量地取出一块冻好的麦仁,放在有热水的锅里。再把生猪肉切成细条放入锅中,加入调料一同用文火烧。同时还要不停地搅,等到麦子全被熬烂,麦仁就算做好了。关于“搅”,还流传着一个故事:从前,有一户人家做麦仁,“熬”的时候,女主人让自己的小儿子烧火。小孩子嘴馋,经不起麦仁香味的诱惑。趁女主人不注意 ,揭开锅盖,拿上铁勺舀了一勺麦仁尝了一口。当他准备再吃时被女主人看见了,问他做啥。小孩随口说是怕麦仁被烧糊而搅一下,顺手将吃剩的麦仁连同勺子塞进锅里搅了起来。谁知这混有口水的麦仁做好以后比以前往的每次都香。女主人就认为这是由于在熬时搅的缘故,于是以后每次熬麦仁时都要搅,一直流传至今。到这里,做麦仁的全部工程就算完成了。你看这麦仁,汁白粒大,一粒粒圆滚滚的麦子泛出诱人微红色。不可小看这貌似平凡的麦仁,它富含维生素B,能治疗消化不良,增进食欲,还对神经炎、脚气有着一定的预防功效。朋友,看了我对麦仁的介绍,你是否想尝尝这麦仁呢?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一定让你品尝够,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