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梁侧面断面造型为一个倒放的“凹”字,这样在遭遇前部撞击时,防撞梁本身就有了4道纵向支撑,和开式结构的帽型防护杠相比,假如两者钢板尺寸、强度相等,这种闭合结构就能有效提升防撞梁本体的强度,能分散和吸收更多碰撞能量,降低车辆损失,进一步保障乘员舱安全。
防护结构中的吸能盒焊接在防撞梁左右两侧,本体形式为多边形闭合筒身造型,筒身设置了溃缩引导褶皱,在碰撞中能将“溃缩”控制在预先设定好的范围内,以最大限度吸收碰撞能量,并将剩余碰撞能量朝向正确的方向分散。
由上图得知,吸能盒外侧有焊接痕迹,也就是说局部为双层钢板加强,同时焊缝本身对于提高局部强度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吸能盒后方为车身纵梁,新CS75采用了两段式纵梁,由上图中我们能看到车身前纵梁前段外侧设置了溃缩引导褶皱,前后两端通过“法兰盘”结构连接吸能盒和车身纵梁中段。
分段式的车身前纵梁首先有利于设定偏置碰撞的防护效果,进一步减少乘员舱变形风险,同时在售后维修方面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例如在撞击后,吸能盒溃缩,车身纵梁前段也有所溃缩,车身纵梁中段没有溃缩。
前防撞梁吸能盒可以直接更换新件,以达到近似新车的防撞效果,分段式车身纵梁前段也可以轻松的更换新件儿,这样维修质量就有了保证,并且和一体式车身纵梁变形后采用传统的抻拉加热修复方案相比,分段式车身纵梁不仅维修难易度方面占尽优势,同时维修后的防撞效果也更接近新车防撞效果。
在应对偏置碰撞方面,新CS75翼子板内部覆盖了盒式车身纵梁,同样采用了分段式结构,纵梁本体设置了减重孔,同时也能起到引导溃缩的作用,上图中纵梁后段和前段连接部位还冲压出了纵向凹槽,这对于提高后段本身的强度也有积极作用,其目的当然有为了让前段尽可能的溃缩,吸收更多碰撞能量,以减少向车身A柱传递,为乘员舱内的乘员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