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basilicus(图片来源网络)
罗勒的特殊气味,让一些古希腊人认为蝎子是在其下繁殖的,而一些罗马人甚至认为它代表了仇恨。直到16世纪初,还有一位法国医生荒唐地认为,只要闻到罗勒的气味,大脑中就会长出蝎子!而另外一位医生则表示他曾看见把罗勒放在潮湿的石头下,两天内就会变成蝎子。
就像有的人觉得罗勒香,有的人觉得罗勒臭一样。这种草本植物充满矛盾的浓郁气味,给了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至文艺复兴时期,在薄伽丘经典的传世作品《十日谈》里,罗勒是其中两位主角Lisabetta和Lorenzo一段超越生死的爱情的重要象征,充满了爱恨色彩。诗人约翰·济慈就有一首著名的诗:《伊莎贝拉和罗勒盆栽》,就源自这个故事。
《伊莎贝拉和罗勒盆栽》油画(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罗勒变成了一种更美好的象征。年轻人会通过一壶罗勒和一首诗,在节日的盛会上向对方表达爱意。
这种象征意义上的转变,背后其实是罗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途的转变。罗勒从最初的祭祀用、驱虫用和药用,逐步进入到日常饮食中,变成重要的料理用香料,开始出现在沙拉、鱼料理、水果盘中。
大叶甜罗勒:罗勒青酱的正朔
这种对气候要求苛刻的娇嫩植物,传到地中海地区后,最初只能在现意大利的利古里亚地区与现法国的普罗旺斯地区能长得好,其他地方只能用干制过的罗勒,使用场景很有限。而正是在这两个福地——可以采摘到最新鲜罗勒的地方,罗勒完成了在料理中角色的飞跃。
古代的热那亚是个重要的港口,当地水手出海会带一种捣烂制成的刺鼻的蒜泥油醋酱(罗勒青酱的意大利名pesto就是捣碎的意思),后来渐渐地这种酱的原料开始丰富起来,多了香草,加入了羊奶酪,到后罗马时期形成了莫雷顿酱(moreton)。而有一天,不知道谁突发奇想拿罗勒代替了原本莫雷顿酱中的其他香草,又把原本莫雷顿酱用的羊奶起司改成当地产的硬起司,然后加入了热那亚地区盛产的松子,于是就有了最早的罗勒青酱。所以地道的罗勒青酱名为:pesto alla genova,意为来自热那亚的青酱。就像热那亚一名王公所说,“这里的日子千篇一律,但没有滋味一模一样的青酱。”(普罗旺斯地区也发展出了类似的青酱,唯一区别是少了热那亚地区才盛产的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