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曾左不和其实主要就是两人的不同性格使然,除此之外两人也在有意识向外界塑造一种不和的形象。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等地方督抚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纷纷崛起成为一方实力派,而清政府的八旗军和绿营军都在与太平军的交锋中被彻底消耗了最后一点战斗力。这些手握重兵的地方督抚们大多都是汉人,所以清政府对他们抱有天然的戒备心理。
然而由于清政府自己的嫡系势力已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消耗殆尽,所以清政府又必须利用这些地方督抚的力量来维护统治。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对汉族督抚的态度必然是又爱又恨:一方面清政府必须倚重这些人,另一方面又需要防备这些人。清政府最乐意看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封疆大吏们彼此之间明争暗斗。这样一来清政府就可以利用他们彼此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
反之如果汉族督抚们都走得很近,那么朝廷决策者恐怕就睡不安稳了。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曾国藩和左宗棠有意识保持一定距离也可以打消朝廷对自己的猜疑。这实际上是一种利用表面上的不和实现自我保护的策略。曾国藩死后左宗棠又和李鸿章成为了对手:左李之间的博弈和当初曾左之间的博弈一样有故意做戏的成分。这些封疆大吏们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和宫里的老佛爷达成了政治上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