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法中以丹法最好,丹法中以金丹大法最妙,此法同金丹大法同理,或有为者可探得金丹大法之妙。
内丹修炼的起步便为筑基,亦称“百日筑基”。有时筑基亦称为炼己筑基,其实炼己和筑基是同一个道理,筑基不在炼己之外,炼己即在筑基之中,二者属于同一个意思。
《龙门丹诀》言婴儿长大成人,精气神皆有所亏损,故须经筑基功夫,“炼神,调气,养精,达到三全才可以进入百日关 ”。
修炼筑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要以所选功法的要求,在明师的指点下,炼精化气(男)、炼血化气(女),以堵漏失;二是用精、血化气后形成的体内真气去疏通、修补身体的病变。
在静功的修习中,在筑基阶段,都要经历得气、行气、疏通和冲击四个过程。
1、得气
道家的修习,一般通常从“命功”入手,”所谓命功,即筑基功。而筑基功的下手功夫一般都在下丹田
开始,修炼者首先会感受到练功时腹内肠子蠕动增强,频放矢气继而出现丹田发热、小腹发热等得气现象。
2、行气
随着修炼者自身“堵漏”化气和练功中外气内收的能量积聚,小腹发热伴有充实感,这是体内的真气逐渐累积的表现,随之真气就会按照自身的规律在体内运行,身体会出现一些反应。
3、疏通
由于人体正常的组织和经络都是通畅的,因此气机运行时通过正常的组织和经络时一般是没有感觉的。但人体经络中通常会有很多小的气滞点,这些小气滞点尚未形成病变,所以平时没有什么感觉,但由于练功后能量的增加,运行力度也随之加大、加上练功时意识内守,对身体的感受远比平时敏感,气机运行在疏通这些小气滞点时便会产生热、涨、麻、疼、痒、冷、重压、蚁行感等八触现象,俗称“气感”。
4、冲击
当气机运行到有明显病变或不正常的经络时,气行受到强大的阻力,这是因为所有气质性病变的部位,经络都处于淤滞或堵塞状态(气滞、血淤、痰凝、湿聚等),气要通过受到病变的阻碍,就形成了两个相反的力,冲击力和阻滞力,病变部位受到外力的冲击就会出现明显的反映,如:疼痛、发热、出血、及其他类似于病情加重的反映。这便是气功界通常讲的“气冲病灶”。道家气功把这一阶段称之为“脱胎换骨”前的“大死大活”过程。
不过百日筑基虽然是初功,但也是最难的一关,所谓入门难。
道家称大道修炼七分性功,三分命功。此期间即为三分命功之时,其后一切大自然,元神作主,毫无勉强。但这三分命功也是依靠性功为基础,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的,绝非导引、勉强。
修者可以手结太极印(即男子右手在外握左手,左手大指掐左手中指指尖,右手大指掐左手无名指根节)覆于脐轮之上。用坐禅法习之。
所谓坐禅法,非用佛门之法,而用心息相依之法,可依张三丰祖师口诀:“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勿忘勿助。”
古人云:“昔日逢师传口诀,只教凝神入炁穴。”何为气归丹田?即吸气时气达脐下。如何知气归丹田?则必以意随气而下。亦步亦趋,同归丹田;出则意气相随,同从鼻送出。起初心猿意马,极难难制服,才一坐,便杂念纷纭,不可焦躁,只管一意去做,久之自然身心俱定入静下功。自觉呼吸和缓,心腹空洞畅快,心息相依,神气融合,绵绵若存。一般炼至10天或半月,可感有一股热气团或清凉之气沿督脉升顶,再数日可感丹田中有如大气泡翻滚沿任脉冲至面部,当即全身跳动,精神可为之一振,饭量大增。不过百日,便可觉丹田火炽,畅于四肢,如痴如醉,可感知练功之妙。即行止坐卧,一日中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数年后,可出现“第七转”丹田炽热之火气相应,可能会感丹田过于炽热。应习“第八转”水气功夫。每随观想月轮,及至清凉之菩提月液从顶灌下,润泽全身。可纠正丹田火炽。善后尾功可用愈转愈宽,广无边际,感觉舒适清泰为则。
仙家金丹大法,实与此法相近,只是在小方面小些不同,只是世人难悟,观此法便可知仙家金丹大法至简至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