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想和青春期的孩子和睦相处,以学业为重;是有重要前提的。否则只是一厢情愿地“白日梦”。剃头的挑子一头,搞得“两败俱伤”;严重的,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辈子;恳请大家看完文章,谢谢
①
我为他几乎付出所以,他却让我失望和痛心
我是两个男孩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有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在网上可以找到非常多的真实故事,总结的核心内容是:“小时候越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给他准备好,他想要的都尽力满足他。几乎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他长大后能成才,开心。也能孝敬我们,给我们养老……”
意想不到的是,到了青春期,这样的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叛逆、厌学、自卑、易怒、自闭、抑郁、‘躺平’等……
无论男生女生,童年越是“一帆风顺”(溺爱和控制);到了青春期,各种问题就会从他们身上出现。无一例外,屡见不鲜。
反而是家境贫困,几乎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父母需要辛苦赚钱,没办法管教孩子,孩子很多时候要自力更生,从小学会面对问题和体验人生的疾苦;到了青春期,孩子反而懂事,努力,积极向上。
另外:家庭暴力、离异和没有父母的孩子的青春期问题更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
②
青春期的孩子常见的表现
声明:不用“问题”用表现是有深意的!每个孩子的本性(性格)和童年过往经历地积累到了青春期身体二次发育的生理反应直接影响到心理过程的真实情绪流露和表达。
青春期的孩子不是“问题小孩”哦;千万个孩子有千万种不懂得表露,这是成长的过程,无法回避的必经之路。
我们要深刻理解“表现”的层次,这是去尊重、接纳、理解、包容他的基础,是核心概念,家长的输出灵魂所在。
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让孩子养成了:被动等待的恶习; 从小到大无法体验到自主选择带给他的快乐和成就感;最终的结果是造成孩子:不自信、自卑、厌学、傲慢、无知、偏激等问题
几乎无条件地满足所以,任劳任怨。或者帮孩子做了一切的决定;总之是根本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即便征求了,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最终还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思和想法去做
二、长时间过多和过分地控制孩子,让孩子根本无法做自己
体现在【握笔不对;坐姿不对;字写得太差;学习成绩不满意;审美差;不够乖;太调皮;太安静;长不高;不积极;不开朗;不阳光;不懂事;不沉稳;不自律;不勇敢;不理智;等等;总之挂在嘴边最多的就是“应该”和“不应该”】
还有些家长用人身攻击:笨、蠢、无药可救;经常家庭暴力等;
家长最不应该做的是:忽视;(孩子体验到的是:我是多余的,不配有爱)
这些孩子童年完全体会不到快乐,他们感觉度日如年;
呈现出来的是:无价值感、自卑、恐惧、担忧、焦虑、迷茫、多余的人、抑郁、偏激、不自信、自残等等……
不同的本性(性格)在青春期呈现出来的表象不同,简单的区分就是:
①内向的,会极度内向,不沟通,不说话;严重地走向抑郁症,自残寻死;
②外向的,顶嘴、吵架打架,离家出走,严重地走上犯罪的路;
③个别特殊的案例,具体分析,不做展开;
③⑴家长要如何提前预防
⑵已经在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如何相处和教育
一、如何预防?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去经历,无法逃避,只有面对。所以不存在预防;硬说要预防?那么积极面对,就是最好的预防。
当我们说要预防的时候,基本上是要面临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或者已经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无法去预防,冰冻三次非一日之寒,别临时抱佛脚,异想天开了;
二、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和教育,这才是重点要谈的。
1、再次声明:青春期的孩子是真情流露,不是病;要去理解这个概念,融入自己的生命血液中。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当你觉得自己的孩子有病或有问题时:在你眼里孩子就有了缺陷。概念里就是,要么把病治好痊愈,问题解决;要么很难根治,时间久了,失去了耐心
如果你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会试着去理解“病人”的痛苦和无奈,为他保守秘密。
可悲的是:家长不是医生,不具备专业操守“共情”。青春期的孩子也不是有问题的“病人”呀!而家长却要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有问题的“病人”;却又无法共情(理解)“病人”的痛苦和无奈
家长只想把孩子的“病”治好,从来不关心孩子为什么会得“病”;“病”原体在哪里?找心理医生,也只是为了解决孩子眼下呈现出来的问题,却不关心“病根”。所以“病”情反复或根本没有效果;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也是常事。
④
相处和教育
无论你的孩子是否来到了青春期,相处和教育之道是相同的。只不过对于处在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来说,接下来的内容尤为重要!!!
一、先抛开管教“去管教化管教”
给孩子足够多的自由;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在慢慢地退出他的“世界”,掌控少了,唠叨少了,指责少了,抱怨少了,一切的负面体验都少了。
习惯了无微不至照顾的家长,忽然完全放开孩子,让他自由,也是不可能的事;也别完全放开,否则会适得其反,就像脱缰野马;
见好就收,收了再放;这里的重点是“见好就收的‘见好’”;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去叛逆、放错、放肆;目的是孩子需要有经历和体验,有体验就有感悟;这非常非常重要!!! 这就是“去管教化管教”
二、跟孩子沟通时:不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而是要达成想要的结果(共赢)
家长们也是需要被理解、接纳、包容、认可的。所以有情绪很正常;在跟孩子沟通时,不被孩子理解、认可,导致发火生气都很正常;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习惯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是可以被理解的。重点在于:你要意识到自己生气了,钻牛角尖了,情绪来了,无理取闹了……有了意识,就比较容易去控制情绪;不会让情绪“泄洪”冲昏理智,做出无法挽回的错事。
家长的情绪也需要被照顾,需要出口,需要舒缓。推荐2种最有效的方法
1、要学会表达情绪,不要带着情绪去表达
家长情绪的主要来源是孩子,那么就跟自己的孩子去表达你的情绪;【只说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心平气和地去表达情绪,而不是带着情绪去表达。【表达本身就带着情绪,所以多读几遍理解深意】
2、退一步海阔天空;是格局,是被动化主动
没有了沟通空间或剑拔弩张互不退让时,退出来;回到自己的房间,同时反省之前的沟通过程。问自己:“我在证明自己是对的,还是达到了我想要的结果(共赢)”
答案几乎是一致的:都在证明自己是对的
接下来,我们要思考:如何达成共识(共赢)的结果,做好让步的准备。
记住:“去管教化管教”,循序渐进,去掉一蹴而就的幻象
可以选择不了了之,但不建议怎么做
等彼此情绪稳定后,找机会再去沟通。作为家长要做好榜样,先道歉。为自己的情绪抱歉,为不理智道歉。同时说明自己的来意和想法。最后听孩子说就好。内心一直提醒自己,共赢,共赢,共赢。(如果孩子不说话,表达来意和想法后给他空间消化)
共赢的真谛:尽可能让步,别委屈自己(吃点亏不等于委屈)要有长远的眼光
⑤
关键的几点提醒
所谓引导就是:“去管教化管教”;见好就收,收了再放;循环
给他自由不是不管:尽可能不要去要求他,就是在给他自由。该有的关心和照顾、叮嘱照旧。如果你理解成不管他,孩子将感受不到你的温度;会感觉被抛弃,对青春期敏感的孩子,可能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是没有目的性的;不是以任何身份强行发生“关系”。父母的身份,朋友的身份等都不可取;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随机应变哦!
夫妻之间的相互不认同,是教育的大忌。呈现出来的是【母亲教育孩子,父亲指手画脚;反之亦然】;回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和伤害,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伴侣关系
每个家长的童年和正在经历中的,你的孩子的童年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即便是亲子关系,也无法做到完全感同身受和相互理解的事实真相。
建立在理解和感同身受之上的接纳和包容,不是真正的接纳和包容!允许别人不一样,我不理解,甚至不认同,也允许你存在;求同存异才是真正的包容和接纳。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存在,学会欣赏自己的不完美;欣赏孩子的不完美
我是珺师;启发开悟、一起解答你的困惑;“私聊”留言,随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