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这本书里有各种各样的精怪故事,从北极到亚洲,西方到东方,一路走一路讲。
这里面的精怪故事里有缠绵的爱情,有恐怖的血腥,也有搞笑的寓言故事,还有带颜色的成人故事。
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精怪故事不仅仅是给小孩子看的,是给所有人看的。
就像大家在外辛苦一整天回到村庄,村里的老爷爷们坐在村口大树下,给大家讲一个个精怪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些道理,也教会大家一些在外处世需要注意的禁忌。
《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里面很多故事看了都很熟悉,因为里面都有我们熟悉的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的影子。
但是为什么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里要删减掉这些内容呢?
当然是因为到了18世纪,医疗条件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出现,让儿童的夭折率大大的降低,儿童这个概念真正出现了。
这也是为什么格林写的精怪故事集要叫做《格林童话》的原因,这也是第一次出现童话这种文学形式。
在18世纪以前,儿童的夭折率很高,人们会尽可能多生孩子,家长在一个孩子身上就不会投入太多精力。而且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孩子只是体型较小的成年人。
他们并不会受到特别的对待,当然更不可能成为家庭的中心,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那个时候家长们觉得让七八岁的孩子去工厂里一天工作10个小时也觉得非常正常。
那时候绝大部分家长是支持童工制度的,他们觉得这没什么不妥,都是成年人,你们只是力气小一点,那么去做力气小就能完成的工作不是很正常么?
而18世纪家长们生的孩子少了,医疗条件好了,卢梭的《爱弥儿》也出现了,慢慢的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儿童的概念,也把家庭的中心放在了孩子身上。
意识到了孩子需要特殊对待,那么那些精怪故事自然要做个删减,要根据儿童教育的理念做一定的修改了。
最典型的就是小红帽的故事,小红帽和狼外婆的故事传承了几千年,版本几经变更,每一次变更背后都带着社会的变迁。
荷兰历史学家田海曾经做过调查,在他的《讲故事》里提到,最早最早的狼外婆故事原型来自中国,因为中国古代对于孤寡老人本身是有一种偏见,或者说作为村落里的背锅侠,和西方之后的女巫一样,发生什么事情都往她们身上扔。
而狼又是全世界人民内心恐惧的最大公约数,不管哪个文明里,狼总是大反派,于是故事原型产生了,也更容易传播了。
三姐弟和狼外婆睡在一起,半夜姐姐听到外婆在吃东西,姐姐说我也要吃,于是外婆递给她一个血肉模糊的指头,姐姐吓坏了,骗狼外婆说要上厕所,然后逃走了。
慢慢随着欧亚文化交流,这个故事传到了西方,演变得不多,小女孩逃走的方式变了一下而已。
真正出现小红帽和狼外婆这个故事原型,是17世纪的夏尔佩洛版本的《小红帽》,那时候的故事依然不是给儿童看的,而是给宫廷里的贵族们看的。
这个故事为什么用小红帽呢?因为那时候贵族女性的标准打扮就是红色连帽披肩,而夏尔佩洛写这个故事就是为了警告这些女性,外面男人的花言巧语都是假的,你们最终都会被吃的一干二净。
故事里大灰狼最终得逞,既得到了小红帽的身子,也得到了小红帽的命,这里有情色也有寓意,就是为了警告贵族圈子的靡乱风气。
在路易十四时代,贵族夫人们偷情是一种风尚,靠身体去给自己丈夫谋未来的事情也常有发生,那个时代的贵族圈真的很乱,这也是小红帽的最初版本。
接下来的版本,就是格林童话出现后我们熟悉的那个版本了,也是儿童地位出现以后的版本。
再然后就是女性力量崛起后,又一个版本,这个版本里小红帽变成了主角,而大灰狼变成了仰慕者,20世纪末,吕克贝松给香奈儿拍了一条广告,在这里小红帽变成了主角,她成为了一位性感的巴黎美女。
而大灰狼变成了她的宠物,被她的魅力折服,对她充满着深情,而她不屑于顾,微笑走出大门,去巴黎街上参加了另一群狼的狂欢派对。
这个故事里小红帽不仅能主宰命运,甚至还成为了征服者。
再然后就是21世纪,童话遇到了再次升级,那就是重新被解读,重新被赋予背景,那就是黑暗童话,在这里童话背后有了符合自己的故事轨迹,有了更真实的场景。
让童话回到现实冷血的设定里,美好就不存在美好,这是给现代成人看的真实童话。
就像《童话镇》这首歌里唱的一样——只有睿智的河水知道,白雪是因为贪玩跑出了城堡,小红帽有件压抑自己变成狼的大红袍。
哈哈哈哈,而且网络文学的出现,又会再次定义这些故事的背景,到时候童话又会迎来更新时代的新解读。